看漫画 首页 都市言情 玄幻仙侠 曲中求,GL百合 GL百合 BL同人 网游竞技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与君缘 第9节

作者:若花辞树 字数:24360 更新:2022-01-12 10:49:50

    周围的宫人大气不敢吭一声,还是麦荣恩大着胆子,端了盅参汤上前,小心翼翼地道“陛下,保重身子要紧。”

    “哼”孟脩祎一下子坐了起来,接过参汤便一口气喝尽了,高声道“宣中书舍人闵迟南,大理寺卿任旭来”

    麦荣恩心底松了口气,低着脑袋便退下传话。

    宫内外不多时便知道皇帝宣见了大理寺卿,照此看来,应当是陛下要保海定。

    裴伯安听说,哂然一笑。大理寺卿从宫中出来,便听底下呈报,海定在狱中“畏罪自杀”。大理寺卿顿时一身冷汗,早朝他也是在场的,自然知道这任旭的重要,猛然听闻死讯,简直天旋地转,几欲晕眩过去。

    身旁的僚属见情况不对,忙扶了他一把,大理寺卿这才定了定神,道“快带我去看。”

    海定死在大狱,投缳而死,所用的绳索,乃是被褥撕裂衔接而成。大理寺卿擅断案,一面忙令仵作检查,一面带着人勘察现场。

    他四下仔细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错过一星半点的蛛丝马迹,之后又令心腹维持现场。待仵作向他禀了“除脖子上勒痕,再无其他伤口,且脖子上的伤痕只有一条,可排除被人勒死后再悬挂梁上。死者的确是上吊致死。”

    大理寺卿沉思许久,再度入宫。

    、第四十二章

    海宁县县令击登闻鼓,告当朝宰首炸堤放洪之事不过数日便传遍了京都。海定最后说的那番话也传了出去,被人绘声绘色地在茶楼中一遍遍讲起,那忠义之士的高大形象,跃然于眼前。

    “是个忠臣,为百姓不远千里上京。”茶楼有人道,“海大人上殿之时,被打得体无完肤,纵使如此,也不曾弯曲了脊梁。”

    百姓的思维淳朴的很,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给百姓讨个公道,不是忠臣是什么众人皆叹息。有一老者便道“海大人是何方人士哪一年的进士同科同乡应当施以援手才是。”这人有点见识,为官之人,大多有师门好友,同乡的官员也会相助施以援手。

    言语一出,便引来众人纷纷附和。

    有知情者便摇了摇头,声音沉重而悲痛“来不及了,海大人当日便遭受毒手,死在狱中了。”

    忠心耿耿的好官落得如此凄凉下场,众人皆是满腔沉痛。

    “当日海公便言,为这奸佞当道的朝廷而来,果然,甫一下狱,便遭人杀害。他早知此行凶多吉少,却仍是来了。”穿着深衣的学子愤然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此为大节我辈中人当以为榜样。望诸位与我同行,咱们去祭拜海公,不能让忠臣的英灵孤身上路”

    此倡议一出,百姓皆都响应,随着那学子,沿途买了香烛,往大理寺外祭拜海定。

    自此,海定不屈的事迹很快便传遍京城内外,有识之士高呼“天日昭昭”,为海定发声。

    如此声势浩大,暮笙自然也听闻了。海定固可敬,但要在这短短数日间便造成眼前这声势,要说无人在背后操纵,她是绝不相信的。

    还记得当日,陛下听闻海定已死的消息,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不曾想她竟如此迅速地利用海定之死发起反击。

    朝野内外谁不知海定状告何人那“奸佞”的大帽子便严丝合缝地套在了裴伯安的头上,江南堤坝被毁自然也是他的手笔,无需再找什么证据,忠臣义士的舍生成仁已让百姓们在心中认定裴伯安为奸佞之流。到时候,淮安君再参劾裴伯安,便是众望所归,没有人会觉得裴伯安无辜。

    在颓势尽显之时还能竭力扭转局面,暮笙不得不赞叹一句,真是小看了陛下。

    夜色宁静,窗外松涛悦耳,暮笙在纸笺上落下最后一字,便搁下笔,拿起纸通读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便放在书案上任其墨干。

    外有叩门之声传来,暮笙看了看桌上的沙漏,起身行至门边,问道“何人叩门”

    外面有片刻的寂静,过了一会儿,那熟悉的声音缓缓响起,如穿越了千山万水传到她的耳边“是朕。”

    暮笙心头一颤,忙打开门,就见孟脩祎裹着一层披风,孤身站在门外。门一打开,室内灯火流泻,照在孟脩祎的身上,照出她笔直的身形,与阴影底下俊秀的容颜。暮笙忙伸手拉了她进来,一面口道“陛下怎么来了”一面摸了摸她的手,感觉并不算凉,才放下心来。

    孟脩祎任她动作,一点也不认生地走进内室,脱下披风,还不忘玩笑“这么关心朕怕朕受凉”

    暮笙接过她的披风挂好,懒得理会她的满口胡言。孟脩祎倒也不在意,径直坐到榻上,向后一仰,便躺倒了。

    “真是累,唯有出了那孤冷的深宫,才能让朕得到片刻喘息之机。”孟脩祎闭上眼,口中喃喃道。

    她脸色有些苍白,眼底的青黑似乎比上回见时更加浓重,知她累得很,不但要在朝上与群臣斗智斗勇,下了朝,还要批阅奏折要深夜,难得睡一个完整的觉,纵是如此,偶尔还要遭大臣为难。

    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尤其是要当一个好皇帝,更不能随心所欲。

    暮笙看着那在榻上的身影,只觉得陛下似乎消瘦了。

    孟脩祎说完,转过头来看暮笙,见她远远的站着,也不靠近也不后退,只是愣愣的看着她,不禁好笑,招招手道“过来。”

    暮笙听话地走了过去,刚到榻边,便被皇帝抓住了手腕用力一拉,暮笙站立不稳,低呼一声,跌倒在孟脩祎的身上。

    “陛下”暮笙惊魂甫定,不由怒斥道。

    皇帝却是充耳不闻,还伸手摸了摸她光滑的下巴,一脸赞叹“美人薄怒的模样也别有一番趣味呢。”

    暮笙扭头,不想看她这副死样。

    孟脩祎可不是知难而退的人,硬生生捏着暮笙的下巴,逼着她转回头来与她对视。暮笙终于无奈道“深夜跑来,就是为捉弄臣”

    孟脩祎点头“不错。”

    暮笙“”

    “还要抱着你睡觉。”孟脩祎说罢一伸双臂,将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放在以前,暮笙定娇羞挣扎,到此时,她们两情相悦,又有了肌肤之亲,这样紧紧的拥抱只会让她觉得温暖与安心。

    过窗而入的清风吹动帷幕,窗外清越的松涛已不再入耳。孟脩祎心中满是安宁。

    “陛下,你在想什么”暮笙抬头,将下巴抵在孟脩祎的锁骨上。

    “什么也没想。”孟脩祎闭着眼,说道。暮笙便伸手抚摸她的颈,接着是她如玉般雕琢精致的下巴,再后是她的唇。孟脩祎张口将那调皮的手指咬住,含在口中,灵巧的舌头并不放过这等能够一亲芳泽的机会,顺着她的指腹,轻轻地舔弄。

    暮笙双颊微红,忙抽了回来,握成一个小拳头,简直不知放哪儿才好。知她脸皮薄,孟脩祎不再捉弄她,轻笑道“有墨的香味,你适才在写字”

    暮笙忙应了“正是。”

    “写什么”

    暮笙略有些迟疑,看了看孟脩祎的脸色,方道“海公的祭文。户部尚书卢大人令臣撰写。”

    孟脩祎一愣,道“你与卢平相识”暮笙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写篇祭文倒是不难,只是,卢平怎会寻她来写这等名扬海内的盛事,不该寻个德高望重的大儒来对

    “之前,只在陛下殿外匆匆见过一面。”暮笙回道。

    孟脩祎想了想,轻松地笑道“卢平看着忠厚老实,实则满腹算计,他让你写,你就写,写得好,必能扬名,这与你有好处。”

    暮笙也是考虑到卢平向来拥簇陛下,且她敬慕海公,能为他撰写祭文,聊表敬重之情,实在是件已不容易之事。

    话题已涉及海定,暮笙想了想,看了眼孟脩祎平静如水的神色,道“海公他究竟”海定究竟是怎么死的,朝廷一直未有定论,旁人不知,皇帝定是知道。

    孟脩祎知道她要说什么,睁开眼,目光不知望向何处,良久,她答非所问道“海定必须死。”是谁下的手并不重要,是自杀还是他杀亦不要紧,要紧的是谁能抓住海定之死,作一篇大文章。事实证明,她赢了。

    暮笙胸口剧烈地跳动,仿佛摸见了什么惊天秘闻。

    孟脩祎深吸口气,拍拍她的手道“你不必难过,海定死得其所。待事情都定下来,朕会为他追谥,还他应得的荣誉。”

    她没有义愤填膺,亦不灰心丧气,只是十分平和的语气,好似再自然不过。

    一直以为自己熟膺官场宦海的暮笙,只觉得直到今夜,她才摸到黑暗的一隅,那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满是算计与杀戮,没有对或错,唯有胜者为王。她看着孟脩祎,看着她平静的面容,只觉得浑身发凉。

    、第四十三章

    孟脩祎来的本就晚,眯不了多久,便又要拖着疲累的身子起身。暮笙的心中有些乱糟糟的,见她半眯着眼,耷拉着唇角,一看就是没睡够的模样,却又心疼她。取了她厚实的披风给她披上,又绕到她身前,一面替她系上,一面又责怪道“本就没几个时辰能歇,又何必非要跑来。”

    孟脩祎正困着,又听得她絮絮叨叨,起先还自顾打瞌睡,过一会儿,见暮笙仍在念叨,就凑到她面前,对着那张张合合的小嘴儿啃了一口,然后偷笑着跑开去,仿佛占了多大的便宜一般,连瞌睡都去了大半。

    暮笙一时间好气又好笑,实在不知说她什么好。看着孟脩祎出了门去,忙又跟了过去,生怕被哪个仆人见了,将皇帝作了贼来抓。

    外面天还黑着,山野路不平,骑马怕会失足,孟脩祎便坐了轿子。此时门外早已停了一顶不起眼的小轿,那轿夫见她出来,忙弯身掀起了轿帘。孟脩祎止了步子,回头看了看暮笙,唇边扬起一个慵懒的笑,道“不然你就随我一道入宫去横竖也睡不了一个时辰了。”

    星光底下,她站在并不远的地方,回过头来,对站在台阶上的暮笙,好似漫不经心地笑着。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仍然还是许多年前被她救回裴家园池的那个五殿下,习惯了用漫不经心的外表去掩饰她真实的心意,用惫懒疏散的行为去遮掩她的雄心壮志,用毫不迟疑的手段去达成她的目的。

    暮笙忽然便有些释怀。

    孟脩祎见她只是微微噙着抹笑意看她,并不回话,便啧了一声“瞧你为难的。罢了,朕走了。”

    她说罢,果真不迟疑,转过身便进了轿子。

    此番避暑避得委实久了些,再不走,便要在甘泉宫过冬了,皇帝终于下诏回京。

    回程中,暮笙便不肯上那銮车了,跑去与她的那群同僚一道骑马,待到京城,入了禁宫,又去看孟幼琳如何。待到最后才是去了含风殿。孟脩祎免不了又冷着脸埋怨了她两句,拐弯抹角地说她没将她放心上。暮笙知她性子,便随她说着,只温声小意地哄了她笑。

    此时赈灾之事已完成一半,许多背井离乡的灾民也重返故土。得到孟幼舒亲笔奏疏详细讲述各地灾情后,孟脩祎下诏免去部分受灾严重的郡县两年赋税,到第三年,也减去三成,其他郡县,亦视实情予以减免。

    诏书一下,江南百姓无不高呼万岁。受灾颇重的海宁县百姓,也终于闻得他们县令大人上京为他们讨说法,却叫奸人害死了,那奸人竟是何人也传的人尽皆知。海宁县百姓与其他郡县百姓一同,上了万民血书,高呼海公之冤。

    那血书送到京城,朝野震惊。

    皇帝负手站在殿上,令四名内侍各执一角,将那血书展开。上面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个淳朴的百姓,她定定看了许久,轻轻叹了口气,转头与麦荣恩道“密诏淮安君,江南民愤已起,敌方必自乱阵脚,令她迅速查明,不可再拖”

    麦荣恩低首应诺,立即去一旁的书案上拟诏。

    皇帝前去甘泉宫避暑,有一批大臣是留守京师的,其中便有裴伯安三子裴绍。当初听闻海定当殿状告他父亲,他固然恼怒,过不得多时便听闻海定在狱中叫人害死了,他还快意过一阵,颇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霸气,待到见着如今因海定之死引起的诸多不利,连同他都在崇文馆让同僚们阴阳怪气地讥讽过数回。

    裴绍这才觉着,他家此番犯了天下万民的忌讳。故而,哪怕惧着父亲威严,也忍不住嘀咕了一句“父亲何必杀了他,弄得越发不好收拾。”

    裴伯安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讥嘲道“你当大理寺中唯有那任旭忠心不二”

    没头没脑的冒出这一句,裴绍一时不解其意,愣愣的不说话。

    裴伯安看他这副模样便心烦的很,心中再度怨恨裴昭的母亲,若非狄氏不贤,他之爱子能与裴谌一般好好养大,自小便教着待人接物,又何致这般钝

    这会儿已是将近子时,裴伯安管教裴绍颇严,即便他中了状元,也未松懈他的功课,不时还与他说些朝廷上的事,让他多长几个心眼。如此谆谆教诲,百般计较,比起枉死的裴昭与有家归不得的裴谌,仿佛唯有这裴绍才是他亲生的一般。

    过了好一会儿,裴绍方迟缓地琢磨出裴伯安话中之意,当即惊得说不出话来。见他总算转过弯来,裴伯安淡淡一笑,深邃的眼神在昏黄的灯光下平静如水“善人是做不成好皇帝的。这般看来,说不准真要出一位千古明君。”

    那与他云淡风轻的语调截然相反的话语让裴绍心惊不已,他慢慢眨了下眼,干巴巴道“如此,父亲大业,恐多坎坷。”

    这样就怕了裴伯安兴味索然地看了他一眼,见儿子面上颇多不安,摇了摇头,没好气道“有何可惧纵使不成,为父也必保你无虞。”

    父亲那看似关切的话里暗含失望,裴绍忙镇定下来,坚定而恳切道“儿岂敢独活,必与父亲生死与共”

    这还差不多。裴伯安摸了摸保养得顺滑的长须,尚算欣慰地道“遇事不思胜反思败,如何敢放手去做这是背水一战之事,当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房中烧着暖融融的炭火,鎏金大鼎中袅袅的冒着白烟。裴绍盯着那须臾就消散不见的白烟看了一会儿,思索了片刻,方一揖到地,恭敬道“父亲教诲,儿记下了。”

    这儿子,虽比不上前面两个通透,却甚是乖巧听话。裴伯安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自小,为父便教你要忍,要学会韬光养晦,总有出人头地的一日。此番亦如此,叫人议论两句又如何待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敢提一句今日之事”

    如此良苦用心的教诲,裴绍更为恭谨,肃容称是。

    单是听话这一项,绍儿便比那两个逆子好上许多。裴伯安颇为安慰,拍了拍裴绍的肩膀道“凡事有为父,你且去歇了,明日还要上衙。”

    裴绍容貌俊逸,在外面也常做翩翩君子状,引得许多淑女争相求嫁,此时在他父亲面前,却乖巧如稚子。恭敬地道了声是后,裴绍犹豫多时,方磕磕绊绊道“儿自幼幸得父亲亲自教导,若无父亲护着,恐早为嫡母所害。”

    忽然提起这一茬,裴伯安凝了凝神,正色起来。裴绍吞了吞唾液,继续道“儿早知父亲为宰首,受百官敬仰,天子倚重,自小便立下宏愿,只盼以父亲为榜样,为官做宰,为万民谋福祉。”

    裴伯安抿唇不语,他的确是这么教导他的,读书人,不论心中是什么想头,口上说的总是礼义廉耻、苍生福祉。

    “故而,儿心中有一疑问百思不得其解,”裴绍看着裴伯安平静的神色,自小便养成的对父亲的畏惧促使他流利的言辞忽然结结巴巴起来“小时从不见有端倪,父亲何故近些年,忽然有、有反心”

    随着他一个字一个字的说罢,光阴仿佛倏然间冻结,因惧怕而剧烈跳动的心让他整个人都有些恍惚起来。裴伯安只看着他,那神采、那目光,与平常别无二致,裴绍却怕得很,仿佛过了许久,裴伯安慢慢地道“不论我反或不反,最后都要被安上反贼的罪名。”

    裴绍一愣,随即大惊。

    裴伯安儒雅英俊的容貌终于在烛火的映照下渐渐地扭曲起来,低沉的语调有如张着血盆大口的恶灵,让人浑身发寒,“若非如此,她如何能置辅政之臣、拥立功臣于死地如何灭我满门,诛我九族”

    裴绍只觉得听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喉咙干涩的发紧,他艰难地吞咽,勉强镇定道“何致于此陛下、陛下并不像这般心胸狭隘之人。”

    裴伯安是先帝旧臣,更与今上有拥立之功,如今位居中书令,乃是百官之首,国之栋梁,纵使有私心,做了不少不可为人道的事,然官场中有几个是干净的能处理政事,无亏大节便是能臣了,陛下何必非要赶尽杀绝

    裴绍怎么也不敢相信,他像想到了什么,飞快道“况且陛下素看重大哥,难不成这也是假的”裴谌也是裴氏子,要灭裴伯安满门,怎么放的过裴谌

    裴伯安原还没想到裴谌,他一怔,阴冷地笑了起来“陛下好计谋,这一手不知是一石几鸟。”

    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裴绍听得云里雾里,裴伯安却无意与他解释良多,此子差了许多城府,并不能与之谋,他只教导他“陛下迟早要杀我,我断不能坐以待毙,唯有先下手为强,夺位是唯一生路。你只记得,凡事先下手为强,莫叫敌手占了先机。”

    裴绍满是迷茫地点了点头,他现在满腹疑问。早前无意发现父亲与心腹密谋江山易主之事,他虽心惊,倒颇为向往,大哥就是个死人,一旦父亲得手,他自然就是太子,只可惜那时谋划的在太医署安插一个医正叫一个名作薄暮笙的小太医给搅乱了,欲借药物控制圣上龙体的计划破灭,幸而父亲早有防备,将涉事太医在牢狱中灭了口,不致被牵连。

    到了后面,圣上防备愈重,父亲再未得过手,直到这几日,他突然想到,父亲为何要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太平盛世造反,成功的有几人多被诛杀。父亲从一介寒门,一步步走到今日,并非鬼迷心窍之人,缘何如此且他从前也从未发现父亲有丝毫这方面的念想,怎么突然就

    再有,而今看来,陛下对父亲戒心甚重,又为何裴谌能为陛下心腹裴谌虽与父亲有隙,但他仍是裴家嫡长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焉能独善其身陛下又凭什么那般信任他

    一个个疑问闪现,裴绍非蠢钝之人,一时想不到深处,便看向裴伯安,期望父亲能为他解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裴伯安自知他的想法,神色稍稍柔和了一点,道“你毕竟年轻,不经事,该说与你知道之时,为父自告诉你,现下却不是时候。”他说着,神色更柔和了一些,“另有一事,却不得不办了,你的婚事应当要相看起来了。”

    裴绍知道,言下之意,便是要借婚姻与人结盟。他洒然一笑“婚姻大事,但凭父亲做主。”

    裴伯安拍了拍裴绍的肩膀,对爱子越发满意,心中已在盘算可与何人结亲,还有那万民血书,也该设法应对了,不能教陛下专美于前。

    、第四十四章

    庭前月辉,一地寒霜。

    裴绍自裴伯安书房中退出,恰撞见匆匆走来的马义。马义本是裴伯安贴身小厮,对裴伯安忠心耿耿,三年前成了这府中的大管事,府里人见他都畏惧地称一声马管事,甚是风派。

    见到裴绍,马义往边上让了让,拱手道“少爷安好。”

    裴绍停下步子,下颔急不可见的轻扬,微微含笑道“管事是来见父亲的”

    马义垂眸,辨不清他面上是怎样一副神情,声音却是世仆特有的十足忠诚“是。”

    裴绍还欲问一问这么晚了,何事这般要紧,非要这时来禀,便听得里头传来裴伯安低沉威严的声音“可是马义来了快进来。”

    裴绍唇边如大多世家子一般矜贵内敛的笑意顿时僵硬,马义快速地抬头看了他一眼,随后一拱手,稍稍侧过身,从他身旁走了过去。

    回廊尽头迟疑着要不要上前的小厮见马义进了房中,忙快步小跑过来,到了裴绍跟前,小喘着气唤道“公子。”

    裴绍正有一些迟疑,欲往门边靠一靠,见那小厮过来,便斜了他一眼,小厮顿时谄媚讨好地笑道“更深露重,小的侍奉公子回房歇了吧”

    竟是要防着他偷听不成裴绍神色阴郁,回头复杂地看了房门一眼,推开来不及让路的小厮,抬步便走。

    小厮一个踉跄,堪堪扶着墙站住,他不明所以地挠了挠头,连忙跟了上去。

    海定掀起的风波并未平静,反而像有一把有力的推手在背后推波助澜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安国公嫡长子,亲下江南参与赈灾的御林军左羽卫将军裴谌上奏疏参劾其父裴伯安结党营私,炸堤放洪,为一己私利,置万民于水火。

    一本奏疏,千字有余,字字如刀,将裴伯安衣冠楚楚的假面凌迟一般的割开。奏疏是未经中书省,直接由淮安君派人送到君王的案头的,孟脩祎笑眯眯地看完,令女官将奏疏当朝宣读,顿时掀起轩然大波。子不言父过,裴谌难免也被卷入风波之中。

    能起风波便好,能起风波便能传得沸沸扬扬,传得沸沸扬扬便利于父子断绝,父子断绝便能在后面将裴谌从裴家摘出来。孟脩祎心情不错,面上仍是一派平和,见底下争执得厉害,很是公正道“关乎孝道,关乎忠君,此事定为后来者典范,朕纵为天子,亦不敢擅专。”

    底下安静了。

    再好的涵养也受不了皇帝这么挤兑,哪怕早有预料,看到皇帝这副“正义凛然”的模样也气人得很。裴伯安做了多年宰首,已久无人敢这般剥了他的脸面搁脚底下踩了。

    他怫然曳笏“何来忠君臣怎不记得圣上何时定过臣罪逆子为攀附圣恩,忘却生养之恩,教导之恩,是为寡恩鲜耻,不忠不孝之人此事一目了然,何须再议。陛下为天子,当知当断则断”

    孟脩祎笑笑而已“爱卿言之有理,然此事干系甚大,朕焉能不顾诸卿之见自下论断”

    大理寺卿杜旭闻声出列“陛下容禀,臣尝闻,裴将军搬出裴府三年有余,中书令却不闻不问。裴将军为嫡长子,却受此冷待,可知中书令为人糊涂。圣人言,父慈则子孝。中书令自己不慈,又有什么底气当着圣上,当着诸位同僚说什么孝道。”

    竟有这样的事自古以来,嫡长便是支应门庭,焉能分出府去单住况且京中从未听过裴家大少爷有何不肖之处,看如今不过二十五,便位居正三品武职,可知前途无量。众臣相互传递眼色,很是不解裴相向来精明,怎在如此要紧的事上糊涂

    为子所逆,家丑外扬,皆是极为羞耻的事。裴伯安如今被动的很,同僚那奇奇怪怪的眼神使他万分羞恼。

    孟脩祎将目光从裴伯安面上挪到杜旭那儿,一脸惊讶“当真如此”又转回裴伯安,皱着眉头摇摇头“朕记得卿膝下尚有一庶子莫非是庶子更懂事乖巧嫡庶不明乃乱家根源,爱卿糊涂。”

    看她这般假兮兮的语重心长,还有同僚们眼中原来如此的了然,裴伯安更是气得牙根发疼,他维持着理智,暗忖莫不是皇帝已然抓住了他的把柄,否则何以这般步步紧逼。还有海定,裴伯安蹙眉,要将海定之死从他身上甩脱已是不易,然他已想到脱困之法,只要施展得当,裴谌那逆子算得上什么

    他正欲出声,便听得户部尚书说话。

    “陛下,”卢平出列躬身道,“海县令以死明志,海内震惊,裴将军就在江南,兴许是查到什么了,悲愤之下,大义灭亲,实在是,好生令人敬佩。”

    此言一出,满朝寂静。大义灭亲一词实在太过犀利,几可表明卢平已是明刀明枪地同裴伯安对上了。

    满朝文武都知这是出于何人的授意。

    在朝臣眼中,皇帝并不是一个羸弱易控的君王,相反,这年余来接连的动作已让她露出锋利的爪子。再加上裴伯安如今正处风口浪尖,纵使往常与他走得甚近的大臣,也不敢在此时轻易发声。

    女官将奏疏读毕,便送还到了皇帝手中。皇帝轻轻抚摸奏疏硬朗的封页,看向裴伯安,她缓缓地露出一个笑来“事情总是要解决的,依裴卿之见,此事当如何是好”

    “陛下眼中,恐已将臣同那奸恶之徒相提并论了。臣还有和话可说为宰多年,得先皇信赖,托付新君,万不曾料到会有今日,陛下眼睁睁看着臣受人污蔑,名声扫地,却仍步步紧逼。臣心寒,不敢再立于朝上,望陛下许臣致仕。”

    裴伯安以退为进,语气之中满是失望与疲惫,好似这昏聩的皇帝,冷漠腐朽的朝廷有多对不住他这忠心可鉴的老臣。适才不敢开口的大臣们登时警惕,裴伯安若是走了,谁来为他们顶着皇帝多年狼狈为奸,他们早已利益攸关,哪儿还撇得清

    “裴卿这话说的,好像朕这皇帝做得有多狼心狗肺。”孟脩祎摇了摇头,很伤心的样子。裴伯安不做声,锐利的眼向四下一扫,纷纷有大臣来圆场。

    事到如今,又岂是几句圆场就能囫囵过去的。裴伯安毕竟是老臣,手中势力不可小觑,按说他以退为进,皇帝就该抬手放一马,毕竟在没有切实证据,将老臣逼得无路可退,对皇帝名声也不好。皇帝至高无上,却不能为所欲为,君权与臣权向来是相互制衡,皇帝不想当昏君,就得讲道理。

    然而此次,孟脩祎却出乎群臣意料,她扬手将奏疏扔在了地上,正侃侃而谈暗示皇帝处事不公的大臣猛地一颤,抬头望向皇帝,却对上一双冰冷的眸子。

    “裴卿既对朕不满,朕亦无意强留。”

    群臣大惊,裴伯安深邃的眼角精光内敛。

    “横竖此事卿也要避嫌,不如就准卿所请,家去吧。”

    竟是答应了先前裴伯安很不真心的致仕。孟脩祎说完,不必裴伯安出声,便继续道“至于裴谌,究竟忠孝难两全,还是寡廉鲜耻,待淮安君归来,就知道了。诸卿,犯不上着急”

    说罢,孟脩祎便起身道“退朝。”

    群臣愣在当场,太突然了。孟脩祎却无意再纠缠,甩袖而去。大臣们才反应过来,陛下是来真的忙俯身行礼,口称“恭送圣上。”

    圣上早已没影了。

    孟脩祎登上玉辇,往建章宫去时,朝堂上已乱作一团,忠于她的卢平、杜旭等人自结伴而行,置身事外,裴伯安身旁却纷纷扰扰地为了一群七嘴八舌的大臣。

    孟脩祎想也知道那境况如何,照裴伯安狠辣的性子,想必还留有后手。

    玉辇一路往建章宫去,孟脩祎闭上眼,懒懒地靠着,脑海当中诸多思绪纷扰。不知过了多久,玉辇停住,耳旁有麦荣恩恭敬的声音“陛下,到了。”

    孟脩祎睁开眼,就见暮笙站在不远处。她一身浅绯的衣袍,静静的凭着一树梅花而立,恬淡得很。

    裴谌的奏疏是直接递到皇帝的案头的,消息并未外泄,故而,暮笙此时是不知道朝堂上那起波澜的。

    孟脩祎早朝前便令人去唤了她来,便是要当面与她分说,这会儿见着人,她站起身,走了过去。

    暮笙忙施礼,皇帝还穿着庄重的冕服,她看了看暮笙,牵过她的手道“随朕进去。”

    暮笙歪头看了看她,皇帝的神情遮挡在冕旒之下,并看不真切。

    到了殿中,孟脩祎便将那道奏疏给了暮笙,自己则去了后殿更衣。

    因往日孟脩祎也常将一些奏疏给暮笙看,听听她的见解,故而,此时她也并不奇怪,双手接过那奏本,便依旧坐到一旁的坐榻上翻了开来。

    只一见,玉容顿变。

    待孟脩祎再出来,她已换了一身月白的燕服,行动间,袍摆玄丝刺绣的祥云图案行云流水一般,哪怕去了那象征至高无上的冕服,也无法抹去她半点高贵。

    暮笙听见脚步声,便站了起来,看着孟脩祎一步步走近,她手中紧紧地捏着奏本,紧张的神色流露在了她的脸上。

    孟脩祎一笑“看过了”

    暮笙认真地点头。

    “那便成了,不过是让你知道,将来裴家入罪,裴谌可设法脱身。”孟脩祎到御案后坐下,口中随意道。

    她原本是想逼迫裴伯安当朝与裴谌断绝父子关系,不想裴伯安倒是忍住了,不过也无妨,现在满朝都知道裴伯安与裴谌关系恶劣,再加上裴伯安貌似私德不修,也不好多指责裴谌不孝。

    一件再严肃不过的事,到了她的口中便是不过如此。暮笙为她的语气所染,稍稍的放松了一些,然而事关兄长,她仍是仔细地询问了一番其中的来龙去脉。

    “顺势而为罢了。正好让裴谌摆明立场,”孟脩祎瞥了暮笙一眼,“也省得将来他被牵连,让你伤心,说不定还要怨恨朕。”

    、第四十五章

    这话中分明另有深意。

    暮笙手下的动作一顿,抬起头来望向孟脩祎。孟脩祎抚了下衣袖,容色温润,目含柔光,触见她的目光便是微微一笑,不躲不闪地任她打量,

    她愈是无害,暮笙便愈觉沉重,她不由垂下眼帘,仿佛不经意般道“陛下说的哪里话,臣怎会怨恨您。”

    这话说的,真不老实,看似回答,实则是在反问。若是旁人倒也罢了,孟脩祎又岂能看不出她的试探、回避、遮掩

    她略一思索,便牵过暮笙的手,引着她到榻上坐下。暮笙正心虚,顺从地挨着她坐了。她向来温润柔软的掌心不知何时沁出阵阵凉意,湿湿的冷汗通过交叠的手沾到了孟脩祎的掌心。

    孟脩祎深深看了她一眼“你冷手怎这样凉”

    暮笙一惊,乍然抽回手,抽回之后又觉不对,这动作太过突兀,显得她别有用心似的,便忙道“兴许适才在外边时受了凉。”

    孟脩祎想方设法要保下裴谌,是因裴昭,随口说出那话,是因邀功。将裴谌从裴家那烂泥潭子里摘出来的事儿已完成一半,孟脩祎正沾沾自喜地以为很有功劳,挺想听暮笙夸她一句。却不想,暮笙对她,仍是百般防备。

    早先,她就与暮笙说过,她们是两情相悦。但现在看来,也许,仍是她一厢情愿。她们之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

    孟脩祎面上的神色愈加柔和起来,她温声道“你与裴家渊源甚深,裴谌前途如何,你难道不关心”

    这渊源二字甚是精妙,暮笙不知她指的是她曾经说与她的,她曾为裴夫人治过病,与裴昭亦是多有交集,还是旁的什么。只得支吾着道“臣”若是前者,远不必连裴谌的安危都牵挂在心上,若是后者

    暮笙心乱如麻,莫非陛下发现不会,那般匪夷所思的鬼怪之谈,陛下如何能想到她忍不住去看孟脩祎。孟脩祎目光清明,唇边含着一抹浅浅的笑,见她看过来,那通透的眼眸中仿佛带着鼓励。

    暮笙忙转开眼去,不会的,陛下不会知道,她再多圣明,也是凡人,读的也是儒家圣贤,轮回转世这种事,于她而言,不啻为无稽之谈。

    “臣的确关心裴将军,只因希望这世上善恶有报。”暮笙想明白了,便很快地镇定下来,话语亦清楚利落起来。

    孟脩祎觉得心口像被针扎了一下,痛意尖锐,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失望与受伤,连同笑意都勉强起来。暮笙不禁皱眉,她总觉得很不安,今日的陛下太反常了,她们之间就像隔了一层飘渺的轻纱,她看不透她在想什么,亦不明白她是要试探什么。

    “陛下,您怎么了”暮笙柔声问道,“有什么话,是不能与我说的”她看得出来陛下对她万分信任,也认为她们真心相爱,既然如此,有什么为难的事是不能说给她听的哪怕她如今人微言轻,也愿为她分忧。

    孟脩祎看着她,笑了一下,那笑容怪异得很,似是淡淡的嘲讽,暮笙正想看得仔细点,就见孟脩祎敛下笑容,神色平静“你说的是,我们之间并无不能说的话。”

    这分明又是一句话中有话的话。暮笙不安地碰了碰孟脩祎的手背,孟脩祎却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她的不安,反手就握住了她的手,正色道“朕有一事要说与你。”

    她甚少这般认真,暮笙直觉就不是什么好话,潜意识中就想退却,孟脩祎却不管不顾地说了下去“朕喜欢一个人,那个人你也认识,她是裴昭。”

    暮笙顿时觉得口舌发干。皇帝说完便盯着她,似乎非要她做出什么回应。她只得干巴巴地道“陛下做什么突然说这个”

    “为什么突然说这个朕也不知道。只是突然很想她。她活着的时候,从不曾给朕好脸色,朕却并不怪她,至少她对朕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

    暮笙手心一空,孟脩祎已抽回手,连目光都投向了别处,暮笙瞬时连心都揪起来。

    “现在她死了,一切都烟消云散。多年过去,我仍是这样喜欢她,我总想,只要她能回来,让我做什么,我都甘愿。”孟脩祎轻轻地说罢,回过头来看暮笙,她微微的笑,那笑意没有丝毫温度,连说出来的话,都格外冰冷,“你看,我念她至此,焉能移情”

    暮笙落荒而逃。

    她什么都记不得,只记得陛下话中,切切深情。宦官进来禀事,她趁机跑了出来。

    胸口似为重石所压,暮笙慢慢地吐纳,好不容易,才觉得舒畅一点。但也只是一点,皇帝的话语不断在她耳畔回响,让她怎么都安不下心来。

    宫门外纠集了三十余名大臣,集体跪地请求皇帝收回准许裴伯安致仕的旨意。

    如此声势浩大的百官请命立朝一来还是第一次。

    原本法不责众,一下子处置那么多大臣宣扬出去也不好听,史书上记一笔,少不得落一个暴虐的名声。皇帝必会多加考虑。但他们来的不是时候,宦官来禀,让暮笙趁隙跑掉了,她还有话没说完呢

    皇帝痛恨这群党附的大臣很久了,这会儿又来坏她的事,当即下令,派一千御林军,将这群大臣都抓起来,投入大理寺大狱中。

    麦荣恩觑着她脸色,都不敢提醒她御林军不负责抓捕大臣,匆匆忙忙就写了条子,请皇帝加印后,就亲自去传令了。

    三十余名大臣下狱,仿佛戳到了大臣的哪根神经,余下的大臣纷纷上奏,尤其言官,更是活跃的厉害,上书指责皇帝用典严酷,奉劝皇帝虚心纳谏,释放大臣。

    这已不是裴伯安致不致仕的问题,而是皇帝是否礼贤下士,是否胸怀广阔,是否能够听取下臣诤言的问题。

    大臣有过,自有三司司其职,查明罪名,收集罪证,签发逮捕令,捉捕归案,而后审讯,定罪,一切皆有法可依,皇帝的做法,完全没有根据,是错误的行为。

    奏折如纸片般飞入中书省,送到皇帝的案头,众口一词地指责皇帝太凶残,没有容人之量,败坏先王之法。

    皇帝看了心烦死,不得不承认自己太过冲动,她第一次看到大臣们团结一致,心中升起畏惧,更多的是痛恨这种身为天子受制于臣的局面。

    人已经抓了,放是不可能的。皇帝咬牙撑着,派政事堂诸学士与大理寺刑部一同审讯,力图将错就错,迅速找到罪证,将他们定罪。

    余下日子,一面应对言官聒噪,一面气恼暮笙不信她,故而也不愿去搭理她,直到过去一月,她才知道,暮笙被蒙学士带去大理寺参加了审讯。

    彼时已是年底,众衙门封印,所有公事,都要等过完年再说。孟脩祎终于得了片刻喘息,但接下来的宫宴、祭祀又让她忙得脚不沾地,期间还有耿直的言官提上几句皇帝有变暴虐的迹象之类的言语。搅得人心烦不已。

    当是时,皇帝接连在数张供认书底下的主审官那一处,看到了暮笙的名字,再看那供认书,相比其他几张言辞模糊,经暮笙之笔的供认书言辞凿凿,字字都写在了点上,一条条罪状,列得清楚明白。

    孟脩祎深吸了口气,强行镇定,与麦荣恩道“把她,给朕找来。”

    这个她,除了暮笙,别无他人。

    这会儿已是大年三十,家家都在团聚。皇帝父死母丧,几个兄弟都让她弄得不是废为庶人,就是入土为安。其他宗亲倒是有,却已在前两日的宫宴中庆贺过新禧。到了除夕的夜晚,宫中唯有她一人。

    麦荣恩办事甚是严谨,令人暗中将暮笙带进宫来,不要惊动他人。

    暮笙到时,孟脩祎正等着她。

    她有点不知道怎么面对她,上回说的那些话,让她深感迷惑,最是纠结的,还是那句“焉能移情”。

    暮笙微微垂着头,像其他大臣一样毕恭毕敬。孟脩祎却觉得,她在疏远她。她觉得很难过,非常的疲惫。三年的时光,她跟在她身后,千方百计地对她好,只求她回头看一看,而她避之不及;两年的时间,她孤身在这世间,筹谋着为她复仇,决心为她孤老终身,而她什么都不知道;到现在,她又重新回来了,她们也有过相许之言,她竭力弥补,只求真心相待,但事实上,她并不信任她。

    殿中的气氛太过压抑,暮笙有些惧怕,心内惴惴的。

    见她这样,孟脩祎又禁不住心软,叹息一声,没好气道“站那里做什么,还不快过来。”

    暮笙顿时就松了口气,忙走了过去。

    孟脩祎指了指那些供认书,拧眉道“这些都是你写的你搅进这事里,怎不来同朕说一声。”朝中压力并没有随时间过去而消散,言官们反倒有越战越勇的迹象,如此,主审官定然会受到攻讦,暮笙根基浅,被人收拾也是轻轻松松的事,孟脩祎并不想让她在这时候“出风头”。

    她能想到,暮笙自然也想到了,不但她想到了,蒙学士等人也想到了,谁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冒头,言官们闹腾的厉害,最后势必有人要顶上,这个人肯定不会是皇帝,而是“蛊惑圣听”的大臣,谁都不愿到那时被丢出去堵枪口,故而,蒙学士想到暮笙受皇帝重视,便将她推了出去。

    暮笙知道,但不推辞“连您都被言官施压,更何况臣等。此番主审的众位大臣,皆感沐天恩,忠心耿耿,然,敢不惧人言的终归是少数。您正等着结案,坐实了他们的罪名,得到实惠,到时,言官再怎么闹腾,终归都牵扯不到宰首的事上,您正可腾出手来对付他。因此,定罪迫在眉睫。臣不惧人言,言官参劾也无妨,这一步总得有人去走。”

    她知道其中的惊险,仍然义不容辞的去了。现在言官连播的上奏,固然有皇帝鲁莽的缘故,但更多的是裴伯安煽风点火。暮笙不想退却,她想到孟脩祎,她希望陛下能得偿所愿,而不是处处受人牵制。她知道,只要能扫开眼前的障碍,陛下便会如蛟龙入海,势不可挡。

    孟脩祎眯起眼“你可曾想过,倘若朕护不住你,你该如何”

    如卫鞅,如晁错,皆有功于国,最终都不得善终。形式比人强,就算是皇帝,也有不得不低头的时候。

    暮笙垂首“虽死无憾。”

    孟脩祎点了下头“好,你很好。反正你也死过一次了,一回生,二回熟,想必也不怕的。”

    暮笙搁在膝上的手骤然揪紧。

    孟脩祎犹嫌不够,继续道“朕也一样,一回生,二回熟,这次你死了,朕就不招魂了,反正你无眷恋,朕又何必凑上去。”

    暮笙看着她,一时说不出话来,沉默良久,终是道“陛下何时知道的”

    “咱们在墓园碰上那回,你破绽百出。之后连夜召见裴谌,让他看了你的笔迹,确认无疑。”孟脩祎淡淡道,说罢,她就起身,高声唤麦荣恩来。

    衣袖被紧紧揪住。

    孟脩祎闭上眼,终没有挣开她。

    麦荣恩应声而入,见着这一幕,忙弯身道“臣该死。”一面退了出去。

    孟脩祎不想理她,至少这会儿是不想理她的。

    年轻的君王长身玉立,颀长的身躯僵直,玉琢般的面容淡淡的,看不出喜怒,暮笙却知道,当她这样一副姿容面对她时,必然已是怒到了极点。

    到了此刻,再不知道陛下在气什么,就委实太迟钝了。暮笙直起身,环住她瘦削的腰身,将脸贴到她的背上“陛下”

    孟脩祎没有说话,却也不曾拨开她的手,失而复得,格外珍惜。裴昭死去后的两年里,不知多少次夜半梦醒,不知多少回徘徊在那处私邸,想念,如凌迟一般折磨着她。她甚至几次三番的设想,倘若昭儿能回来,让她做什么,她都愿意,纵使不再染指,不再相见,只要让她知道,她好好的活在世上,便已足矣。

    她以为她会这样过一辈子,直到寿终正寝,却万万没想到,她真的回来了。而她也忘了原本的设想,不但要得到她的人,还想占据她的心。失而复得的惊喜让她忽略了,当初,裴昭有多厌恶她。

    暮笙能感觉到孟脩祎的身躯慢慢的柔软,她轻轻舒了口气,这样就能好好说话了。

    然而先开口的却是孟脩祎“今日是除夕,突然将你召进宫来,家中可有说辞”

    暮笙一怔,道“家中只我一个,薄家并没有什么亲眷,几位老仆出门前已叮嘱过,不打紧。”她出来时,便想过今日兴许不能归家,便早做了安排。

    孟脩祎转过身来,轻轻地抱了抱暮笙,并不留恋,却也不匆忙地退开一点,道“这样就好,朕也是一人,你不如就留在宫里,咱们一同守岁吧。”

    暮笙自是答应,只是陛下怎么突然就不生气了但是,话总要说清的,她揪住孟脩祎的袖子,认真道“不想竟让陛下看出来了,臣这种状况,太过离奇,因此也不敢告诉别人,只怕让人当做妖怪收了。”

    孟脩祎理解地笑笑,没说什么。她神色自然,没什么不高兴的地方,暮笙便以为陛下是好了,往日也是如此,她偶尔生气,只要稍稍哄一哄,就过去了。

    暮笙依赖地靠着她,问道“那次在墓园,臣哪里出了纰漏,让你看出来了”

    孟脩祎低头看她,抬手到她的头顶,摩挲了一番她乌黑的头发,温声解释“那时,你在墓园遇见朕,却没半点惊讶,这便是其一。朕与裴昭素来谨慎,不会让人察觉,至于裴昭,更不可能主动说与别人,故而,你当是不知情的,怎么都不该是那般了然的姿态,多少也该露出点诧异来。”

    暮笙慢慢地点头,的确是这样。

    “然后是祭拜,你祭拜裴昭时很是敷衍,到裴夫人墓前,却恭敬万分,这也是可疑,站在薄暮笙的立场,无论如何也不该出现这样的差别对待。”

    暮笙再次点头,自己祭拜自己,怎么可能恭敬得起来,不想这也成了一个破绽。

    “还有,你带给裴夫人的祭品是芙蓉糕,照你的说法,你与裴家,不过浅交,不致于连裴夫人生前最喜欢的糕点都知道。再加上几次与你交谈都有那种熟悉的感觉,朕便大胆推测了一番。”

    有理有据,虽然这推测实在大胆得很,倒是让她猜对了。暮笙一时不知说什么,只是胸腔那处满是柔情,过了许久,她才低声道“若是,没有那些破绽,你是否能看出来”

    孟脩祎沉默了片刻,回答道“能。你与她太像了,这世上不会有如此相像之人,而我,太过想念她,哪怕是万中存一的希望,都不想放过。”

    心像被骤然揪紧,钝钝地抽疼。暮笙喉咙收紧,想被堵了铅块,她声音沙哑,低声道“倘若最终发现不是呢你会喜欢暮笙么”

    孟脩祎沉默,直到暮笙以为她不会回答了,她才缓缓地道“不会,朕要的,不是一个假象。”

    、第四十六章

    除夕夜,最终暮笙也只和孟脩祎在庭院中坐了片刻。寒冬的夜太冷,外面还积着厚厚的雪,在宫灯之下,泛着昏黄的光泽,看着是暖暖的,那刺骨的冷意却不含糊。

    隔日一早,孟脩祎便要前往建章宫的正殿接受百官朝拜。暮笙品阶太低,不在其中。

    原本,她是要等着孟脩祎回来的,她想和她多待一会儿,然而,接近晌午的时候,皇帝派了麦荣恩亲自来告诉她,高丽王的使者遇盗匪,在路上耽搁了半月,直到今日才赶到京城,陛下要接见他们,并调查盗匪一事,接下去数日都不会有空了。

    暮笙只得家去。

    高丽使者遇袭之事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高丽向来依附天朝,而盗匪,也很快查清,是一座山上穷凶极恶的山贼。孟脩祎下诏令当地官员剿了也就完了。

    高丽使臣对天朝这般轻视的处置很是不满,同光禄卿抱怨了几次,却始终不敢拿到皇帝面前讲。孟脩祎对这个欠缺风骨的小国没什么好感,也懒得搭理他们,只吩咐光禄卿去派人应对,早早的打发走。国中内政不平,着实也没什么精力应对外邦。

    元正休假七日,到初五,各衙门便解封了。言官们卷土重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皇帝仍旧油盐不进,他们说,她就听,也不争辩,说完了,就散朝,奏疏都留中不发。起先还觉愤怒,后面哪天没听大臣之乎者也、满口仁义的骂几句,她还挺不习惯。

    大理寺那边也顶着压力,给出了最终的判决,那三十余名大臣为官多年,坏事没少做,都查出了不少罪证,到最后竟一个无辜的都没有,便是罪责最轻的那一个,也判了充军九边。

    这些个大臣,身上没一个干净的。水至清则无鱼,要大臣们光靠着那点俸银过日子,孟脩祎也以为太过苛刻,然,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乃至身上挂了命案,便让她尤为气愤。

    为官之本在于为民。这些大臣简直是本末倒置,良心都喂了狗了。

    到次日,皇帝当朝宣读了对这三十余名大臣的惩处。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待退朝,御史中丞汲盎旧事重提,不依不饶地要皇帝对擅自捉捕请命的大臣做一个交代。

    “事情过去,已有两月,陛下始终避而不谈,许是不以为然。但臣身为陛下臣子,却不能不匡正陛下错处。”汲盎一撩衣摆,便跪在地上,“今日陛下再不给个答复,臣便长跪不起。”

    孟脩祎站在丹陛之上,看着这个将将知天命的老头,眼中精光微微收敛。就在众臣都以为陛下会发怒,耿直之士准备好了以死相谏之时,皇帝微微一笑,走下玉阶,亲自扶起了汲盎“此事是朕做得鲁莽了。汲卿社稷之臣,一心为君,朕甚为动容。”

    皇帝认错了,汲盎弯身谦辞一番,便顺着皇帝的搀扶站起了身,他低垂着头,一脸正气“过去二月,陛下皆不松口,到今日,果真是发觉了不足,还是不过敷衍了事”

    还不依不饶了。之前皇帝当然不能认错,认了错就得放人,现在都定罪了,那件事也的确是她太过莽撞,认个错就认个错。皇帝自称圣人,却不是真的圣人,难免会有错处,也不是什么很丢人的事,取得实惠最要紧。

    孟脩祎看着这个较真的老头,没好气道“是,朕反思两月,最终认定还是汲卿有理,可还要朕与你陪个不是,卿方解气”

    满朝文武都让这突然而来的反转弄得摸不着头脑,倒也有人明白皇帝的心意,圣上太狡猾了,让人没办法。

    汲盎仍板着一张方正的脸,毕恭毕敬地道“臣岂敢,臣之职,在于纠察百官,在于匡正圣躬,陛下有过,臣更有过,陛下知错,却不必对臣认错,臣职责所在而已。”

    孟脩祎点头“正是如此,百官各司其职,则政治清明。汲卿忠贞之臣,有卿在朝,是朕之幸。”

    认错态度尚可,言辞也很恳切,汲盎满意了。

    下了朝,孟脩祎又亲笔写了诚直洞彻四字,赐给汲盎。如此赞誉,估计汲老头会板着面孔偷着乐。

    一条这事却还没完,不少大臣见皇帝让步,就得寸进尺起来。非要将那三十名余大臣转交刑部,重新审讯。

    皇帝理他们就怪了。然而,随着罪名公布,薄暮笙这个名字也瞬间进入人们的眼中。一条条言辞犀利的罪名,一件件置人死地的罪证,几乎都出自这位五品参政之手。旁人都或多或少躲避,她却迎难而上,言官当中有人开始将笔头对准了她。

    看这架势,这位出身太医署,如今在政事堂任职的参政定是陛下心腹之人,让她去填了百官的怨气,倒是正相宜。言官参劾暮笙的罪名是“以卑动尊”,身处卑位竟敢给远高于她的上官定罪。

    劝谏圣上,他们还会在言辞上斟酌,口诛笔伐一个五品参政却是手到擒来。生生将暮笙描绘成了一个为了往上爬不折手段的狼子野心之辈。

    暮笙极是坦然,该做什么仍做什么。

    只是,自除夕以后,她与陛下又是将近一月不见了。她也往建章宫去过几回,只是每次都扑了空。陛下似乎很是忙碌。

    身份袒露之后,她们之间最后的阻碍也消失,她比以前更想见到陛下,更想与她相处温存。但是陛下却反而抽不出空了。

    最后还是轮到她请脉,才看到皇帝。

    孟脩祎看到暮笙跟着一名小宦官进来时,显是有些诧异,不过片刻,她就反应过来了,笑道“这么快就到你轮值了”

    暮笙上前,拿出脉枕来一面将她的手腕搁到柔软的脉枕上,一面道“统共四个医正,每两个月能轮到臣一回。”她说着,便摸到了脉搏,抬头看了看孟脩祎,说道“幸好还有这件差事,不然,臣不知何时能再见陛下。”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