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都市言情 玄幻仙侠 曲中求,GL百合 GL百合 BL同人 网游竞技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一生孤注掷温柔[出书版] 第13节

作者:阿堵 字数:27773 更新:2021-12-28 19:45:59

    当初接下守卫封兰关的任务,侯将军不是没憧憬过领兵出关,收复山河;或者决战关下,退敌千里。然而一月月一年年,国舅和朝廷到底什么打算,完全没谱。侯将军为国尽忠之余,不免常常思念从前京中快乐生活。听说西京那帮家伙,一个个吃香的喝辣的,比在銎阳时还荒唐得厉害

    刚开始走神,又听见那个清脆的声音“原来将军也不知道”语气里带着深深的失落。

    侯景瑞不禁拍拍子周脑袋“嘿这封兰关难民进了几百万,没见过你这样的小家伙会功夫是吧有十五了没有这么想打仗,索性别走了,留这儿给我做个亲兵得了。”

    子释已经登完名册,施礼道“将军抬爱。舍弟十三有余,尚不足十四。”他士子身份既定,尽管对方贵为边关大将,属三品高官,也只须弯腰鞠躬即可。

    “才十三我说怎么嗓门带着奶味儿呢个子挺高哇,身板儿瞅着也不错,过两年再来吧。”

    子周听见那句“带着奶味儿”,老大不高兴。悄悄瞪侯将军一眼,不再说话。

    那掌书记把子释写满字的一页又端详了半晌,也不知是欣赏书法还是审核信息。放下名册,抽出一张路引,将李氏兄妹三人姓名籍贯年龄身份认真抄在上边,问“你们打算去哪里蜀州境内有无亲友”

    “我们在蜀州并无亲友。听说西京繁华,讨生活也许容易一点”

    掌书记道“你身为士子,还用担心讨生活你们大概不知道,科举因战事误了两轮,恰好今春重开。你现在去西京,正赶上秋试报名。朝廷已经明令宣布凡属前科士子,只要通过礼部的面审,就先给三个月廪赋。饿肚子是肯定不会了。”

    所谓廪赋,是朝廷发给士子的口粮。锦夏朝文教发达,重视读书人,伙食补贴标准很高,说是发给一人,往往够几口人吃。何况,有资格吃廪赋,是极显面子的一件事。哪怕再有钱的人家,也一定争着去领这份粮食。

    子释微微躬身“多谢大人指点。”忠良演上了瘾,一时没刹住,接着道“国事艰难,身为士子,更应为朝廷分忧才是。能够自食其力,还是不要指望官家廪赋了。或者,边关健儿更需要它。”

    侯景瑞一拍桌子“这话说得好难为你年纪不大,竟有这份心思,侯某佩服”

    士林中夸夸其谈的老爷公子他见得多了,头一回听到读书人嘴里说出这样实实在在为国分忧的话。先前听他们讲起一路惊险,觉得不过是侥幸;得知李子释乃江南才子,见了那笔掌书记赞不绝口的书法,也完全没感觉;听他吟了几句酸不溜丢的诗,心想文人都这德行,没啥了不起。直到这时,才真正对眼前少年起了几分敬意。

    双胞胎忽然记起从前在花家墓园连夜出逃那次,大哥跟义军领袖冯将军说话,摆出的也是这副姿态。互相对望一眼,心中有数,保持沉默。

    子释心道呀,歪打正着。面上更加严肃“不过是份内应尽之义,将军谬赞。”说着,从兜里往外掏钱。

    侯景瑞摆摆手“算了,别拿了。”冲掌书记道,“老黄,给他们签押吧。”

    “将军”子释很想顺手把钱收回去。可是忠良演到一半,没法变节,只好捧着银子不动。

    侯景瑞大笑“你都要把廪赋省给边关将士吃了,我哪还好意思收你弟妹的人头税”

    锦夏朝的规矩,历来按户科敛。地方政府挨家挨户登记田舍财产,根据财产等级收税。当然,皇亲国戚、官僚缙绅,这些人家自不在纳税对象之列;而士子也可以享受到举家免除赋税的特权。

    自从朝廷迁到西京,西戎开始征伐东南,入蜀难民不断增长。难民们为了省钱,纷纷合户逃税。素不相识的七八人甚至十几人冒称一家子,只缴纳一户的税钱。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根本无法准确核实其身份和财产数目。当事人随口瞎报,守关军士趁机勒索,最后成了一笔超级糊涂账。一年之后,户部统计的入蜀五关税收总额,竟然及不上普通郡县一个零头。

    为此,右相大人力主改按户科敛为论丁纳赋,即改财产税为人头税。在这个问题上,仿佛太阳打西边出来一般,国舅爷和相爷破天荒头一回立场相同,步调一致。双方通力合作,锦夏朝历史上贯彻得最快最彻底的一次税收体制改革短短三月之内在政策层面得以完成。

    人头税以人丁数目为基础。由于收税工作的需要,一场前所未有的人口普查全面展开。蜀州人员构成本就复杂,这几年朝廷迁入,难民蜂拥,大量外来人口流进来,居民管理更加混乱。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半年工夫,就查出未登户籍的流民近百万。哪怕按最低标准,每人每年缴纳丁赋三百文,也能多收三十万两银子。

    人口普查是项浩大繁琐的工作。由于纳税标准按性别、年龄、身份分为若干等,赶上那穷山恶水泼妇刁民,隐匿不报,谎称年龄,男扮女装种种花招层出不穷。户部官员和地方小吏哪里吃得消国舅爷没法,只好抽调若干禁卫军,再加上理方司全体成员,都派到最艰苦的基层一线去帮忙。

    理方司统领乃国舅宁书源长子宁慤。宁统领借着这个机会做了三件事

    首先,把以往历次征兵遗漏的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男丁全部重新登记,又将所有十岁以上十五以下男孩单独立册。名册一式三份,理方司存底一份,真定侯府一份,兵部一份。

    其次,建立严格的关卡审查制度。难民在封兰关登记后,持路引至目的地,经核实无误,就在当地入籍,按时按量服役纳税,不得随意迁徙如此把松散的难民有效管理起来,叫他们不逃税,不乱跑,不闹事。

    宁书源听了儿子的汇报,受到启发,下令从军中抽调若干品行良好的非蜀籍士兵,派到封兰关专门协助盘查各地过来的难民,防止混入可疑人物。

    过得两个月,户部官员在清查中发现,那些年老力衰身无余财的难民进来之后等于白白浪费蜀州资源,奏请“三不得入”,得到皇帝许可。

    宁慤做的第三件事,是在西京及蜀州其他重要城市建立了属于理方司的基层网络。从此,理方司的手变得越来越长,渐渐足以伸到连朝廷都管不着的一些角落。此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总之,经过这番动作,难民入蜀一下子变得十分苛严。据说去年夏秋之际,排队排上十天半月进不去是常事。很多人把剩余的家底毫无保留全部贡献给了守关官兵,但求能入关避祸谋生。

    在查问子释兄妹的江南籍士兵中,居然就有一个是彤城人氏。幸亏彤城地方富庶风流,年轻人的第一选择是读书应试,第二选择是出门经商。但凡家里有点门路,都花钱替孩子把兵役免了,只有破落门户穷苦人家子弟才不得已入伍当兵。那士兵虽然和子释是地道老乡,却不认得眼前号称彤城第一少年才子的李阁老府上长公子,只拉着他把屠城前后经过问了又问。因家在城外郊区,父母亲人下落如何,终究不得要领。

    也多亏子释三人这个时候入关。自从西戎拔城清野运动完成,封兰关闲了半年多,士兵们闷得头上长草脚底生毛。他们三人带来了沿途最新消息,也给沉闷的军营生活带来了兴奋和激动,因而受到了隆重礼遇,还万分荣幸的得到了侯景瑞将军的亲自接见。

    按照户部最新规定,士子免纳丁赋,未成丁男子三百五十文,未成年女子三百文。所以子释自己用不着交税,弟妹加起来六百五十文。再加上过关的哨钱相当于后世过桥过路费每人六十文,共计白银八钱三分。

    侯将军大手一挥,免了子周子归的人头税和三人的过路费。见子释还愣着,大咧咧道“咳我说李才子,朝廷不缺你这几钱银子,收起来留着做盘缠吧。”他在这封兰关守了三年,军中上下难民财已不知发过几轮,哪会把这点白银放在眼里。

    子释道声谢,不再坚持。

    那边掌书记老黄写好路引,添上目的地西京,最后加一句“呈京兆都卫司核查为要”京兆都卫司,是负责西京城市治安的衙门,盖上“封兰戍卫关防之印”,对子释道“这路引万万不可丢失。不但沿途关卡需要查看,到了西京,更是换取户籍的唯一凭证。若没了它,很可能被当作无籍流民发配屯田服役。要是不小心撞上理方司的人,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天日了”

    侯景瑞脸色一沉“老黄在这封兰关待久了,莫不是把规矩都忘了”

    掌书记猛然醒悟,忙起身谢罪“黄某莽撞,将军教训的是。”

    子释装作没听懂。这种敏感时刻,子周子归已经学会唯大哥马首是瞻。

    侯景瑞看看面前三兄妹,模样周正,谈吐有礼,千里风尘掩不去珠玉本色。他学问不多,阅历不浅,一瞧就知道这三人是好人家好儿女。道“这张东西,你们只记住别弄丢就行。”

    又叹口气“彤城一战,早有耳闻。听了你们的讲述,才知惨到那种程度。经历了屠城还能走到这封兰关,你兄妹三个当真福大命大。去年入关的,不过为了逃生。你们在这时节过江入蜀,却是冒了性命之危。这份忠心,实在难得。也罢,侯某好人做到底,替你们省点麻烦。”说着,拿过那张路引,解下腰间镀金铜印,盖了上去。

    子释双手接过,只见四四方方十六字钟鼎朱文“钦赐忠孝仁勇封兰关护国戍卫将军侯。”

    “有了这个钦赐大印,沿途盘查的人知道本将军曾亲自过问你们,多少要给侯某一点面子。”

    子释这下真正喜出望外,捧着那张千金不易的路引给侯景瑞大大鞠了一躬。

    侯将军还要留李才子兄妹住一宿再走,子释却不愿耽搁,把路引贴身藏好,辞别封兰关诸人,领着弟妹动身上路。

    走出二十里,天色已晚,三人在驿亭中落脚歇息。

    子周爬上山崖采野果,子归打了水架起锅煮粥临行时,掌书记黄先生求了子释一幅字,回馈给他们一大袋粮食。

    子释给自己加件衣裳,靠着驿亭的柱子,无所事事闲坐发呆。长生哥哥不在,两个孩子突然一夕懂事,自觉承担起所有闲杂事务,根本无须大哥动手。

    看着子周和子归忙碌的身影,子释想这一双弟妹,居然变成了顾长生留给自己的两个徒弟。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项改造工程呢一整天应付封兰关的将士,这时候才有空认真面对顾长生离去的事实。越往细了琢磨,越觉得对方心思用得深。越觉得对方心思深,越感到他满腔情义重。到后来,眼里心里脑海里,每个角落都是他的身影。顿时明白了这哪里是在推敲揣测,分明是在思念

    不过一天,已经这样思念。

    他竟敢,竟敢叫我这样思念。

    晚饭就摆在驿亭中仆倒在地的半块石头上。吃罢饭,子释蹲下身考证一番,认出此乃两百年前纪念筑路工匠所立石碑残存的部分,于是给双胞胎讲了讲本朝往事。忆往昔,看今朝,三个人不免又说起今日入关遭遇。

    子归道“大哥,我觉得,封兰关的守军不像听说的那样糟糕啊。侯将军、黄先生,还有家在彤城的那个兵大哥,他们都是很好的人啊。”

    子释笑而不答,转头问子周“你也这样觉得”

    “侯将军免了咱们的税,还给咱们的路引加盖了将军大印。黄先生送了咱们粮食。那些士兵一开始虽然凶,盘问清楚之后也都变和气了他们,确实都不是坏人不过”男孩儿皱皱眉,不知如何把隐约抓到的念头说清楚。

    子释也不催他,只道“说起来,咱们运气着实不错。有了侯将军这个大印,后头不知省多少打点孝敬的银子呢”

    子归想想,接道“大哥,我明白了。如果咱们是去年秋天到这儿,孝敬银子肯定少不了。说不定,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天才能进关。今天这么顺利,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凑巧凑出来的机会”

    子周脸色变得严肃“侯将军一句话,能免了咱们的税。也许,同样凭他一句话,想要多少就可以收多少大概真的只是因为咱们运气好,和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关系。能以权市恩,必能以权谋利,说到底,都是假公济私”

    “好了好了,”子释笑,“人家免税放行盖印送粮,你们两个还在这里背后非议,妄加论断,太说不过去。无论如何,这恩市在咱们头上,这利也是你我得了实惠,啥也别说了”

    大哥如此反咬一口的无耻行径,双胞胎不是头一回领教,依旧气得没法没法。联手捉住了子释,呵他胳肢窝,三个人闹得不可开交。

    子释上气不接下气求饶“别挠了大哥错了”护住贴身藏着的路引,“二位小侠,小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东西可一丁点都损坏不得”最后赌咒发誓从今往后改过自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得到弟弟妹妹的原谅。

    把路引拿出来检视一番,重新收好,正色道“子周、子归,西京对蜀州的控制,比咱们想象中要严密得多。听今日黄先生和侯将军的对话,理方司爪牙似乎无处不在。之前路途虽然艰难,言行却自在随意,如今只怕要小心些了。”

    两个孩子肃然端坐,聆听大哥教诲。三人说了半天,终于收拾收拾睡下。

    第〇三三章 孝子迟归

    西锦天佑四年十月,西戎王符杨登基称帝,定都銎阳,改名顺京;定元永乾,国号华荣。

    原本符杨很喜欢西戎的“戎”字,莫思予在这种重大问题上不敢藏私媚上,一再委婉暗示戎者,兵凶也,用在国号里断然不可。建议改用欣欣向荣之“荣”。

    内府令贲荧为了显示自己也很有学问,跟大王说“木谓之华,草谓之荣”,草木柔弱易折,“华荣”二字皆非长远之意,建议换成带金字旁的。

    老莫不再吱声。心说贲大你这下死定了。别说你贲荧自己名字里就带着草,大王的名字可还傍着木呢“柔弱易折”嘿嘿,光顾着跟我争脸面,自掘坟墓都不知道。

    符杨听了大舅子一席话,心里自然有些不痛快。但是西戎男儿向来不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故此只向三个儿子道“你们觉得呢”

    不错,西戎王符杨在登基称帝前夕,三个儿子齐聚膝下。不管曾经发生过什么,将来会发生什么,至少眼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事业昌盛天伦共享,实在是开国运定乾坤的好兆头。

    长生直到九月初才回到銎阳。

    从封兰关向北,若取直道,以他的速度,十来天工夫就可以回京。但是他下山之后,走了一段,站在连接澄水的练江支流“不老河”边发了半天呆,忽然改了主意。悄悄潜过河去,折向东,从楚州北部进入豫州,又从豫州摸到涿州境内,这才掉头向西,回到雍州。

    这一个大圈子,兜了整整三个月。

    一路上也不着急,走走停停,瞧瞧看看,好似游山玩水。他功夫日益精进,又善于隐藏行迹,对西戎军熟知底细。不论城廓乡村、荒郊山野,还是官衙民宅、大街陋巷,如入无人之境。

    而事实上,沿途大多数地方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也真正属于无人之境。

    豫雍境内,到处是散落的人骨。有一些日子较近的,还能看出骨殖上刀痕宛然,竟是死人被活人剔了个干净。楚州饥荒虽然厉害,毕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直接饿死的比例小得多,不至这般凄惨。

    长生拿刀挑起躺在路边的骨架,是个男子,年纪应该不大。也不知是因为被吃而被杀,还是被杀然后才被吃。抬头四顾,杳无人烟。那靠吃人活下去的若不是西戎士兵,恐怕同样祭了他人五脏庙,成了一缕荒野孤魂。

    就在此地坐下,生了堆火。天气炎热,他头上倒是一滴汗也不见。掏出路上抓的一大袋蝗虫,用细枝丫串了,搁火上烤烤,慢悠悠嚼起来。吃完了,往火里添些木柴,把那副骨架拖过来烧了。一边烧一边念叨若是他在这里,少不得要替你做篇祭文,诵几句超度的经咒。可惜撞上的是我,将就一下吧。

    望着火堆中的白骨,心里生出一种极其深广的悲悯之意,说不上来是哀伤还是惆怅。觉得自己心肠好像变软了,又似乎是变得更硬了。仰头看看灰色的天空,没有欲望,没有兴奋,没有壮志,也没有雄心。不过是非做不可的一件事,须得用心做好。只是想让他在蜀州待着就对了。北方这副样子,怎么敢叫他看见

    其时西戎大军镇压北部地区饥民暴动的工作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常常走上几百里,好不容易遇到一座城市,满眼废池乔木,一片冷落萧条。只有城头戍角悲吟,炎炎烈日中吹出无尽苍凉。许多地方,去年东征时长生曾经路过,虽说一路兵刀血洗,投降之后仍旧商户人家密集,完全不是如今这副萧索景象。

    做了几回梁上君子,又听了几回壁脚,得知銎阳不是没有想办法,而是一时难以奏效。

    从楚州调往北方的粮食,只够救京城的急,根本顾不上其他地方。

    三月里秘书令莫思予曾奏请恩赦暴动饥民,以刀换犁,归民于田,引来军中一片哗然。一些部队吃人肉喝人血,从上到下杀红了眼,连战马看见敌人都狂野暴躁,哪里肯轻易罢手双方早已结下血海深仇,任凭老莫说破了嘴皮子,军方将领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饥民们会乖乖投降,回去种地。符杨心里对老莫的主意也有点打鼓,这事于是就搁下了。等到六月暴动基本平定,天时已误,人力匮乏,蝗灾依旧肆虐。只好任由良田继续荒芜,城廓继续萧条。

    莫思予无奈之下,转而奏请趁着春耕播种,在东南三州大规模屯田,以解秋冬不可避免的缺粮危机。这办法利在眼前,没人反对。正好把那些不听话的刁民统统圈起来种地,一举数得。符杨当即下令执行。

    七月早稻刚熟,青州越州的粮食就从水陆两路源源不断往西北送。但是送的速度总赶不上吃的速度,僧多粥少,送得再快也不够分。各地驻军各出奇招,除了送往京城的不敢动,剩下的谁先截住就归谁。偷偷摸摸互相打了不下几十仗,彼此遮掩只瞒着上头。

    有一回长生路过官道上一处峡谷,远远看见三方人马正在峡口对峙,于是潜进树丛躲着。听了一会儿,愣在当场。原来这三方人马,一方是送粮的队伍,隶属青州驻军。另两方一是溥阳守军,一是溥阴守军,同时得到粮食入境的消息,都跑到这峡口来拦截,不想恰好迎头撞上。

    截粮的互相看看,人数差不多,打起来两败俱伤。送粮的最大,为首将领笑道“你们出个价吧,谁的价高谁把粮食拉走。”拿钱贿赂送粮官兵,已是军中惯例。

    不等他们商量出结果,长生悄悄撤离现场,暗自摇头叹息这才几年工夫单纯、勇敢、忠心、团结的西戎将士居然堕落成这样。父王半生励精图治,带出一支铁血悍勇之军,为何功业将成之际,人心遽然腐化不由自主想若是他在此,会怎么说

    九月初三,西戎二王子符生归来。

    符杨听得禁戍营侍卫惊喜交加的禀报,一时不敢置信。直到望见宫门口那个满身尘土,英挺俊秀的少年,才打着颤站起来“生儿”

    三个儿子中,他一向喜欢老二。老大狠勇有余,不够聪明;老三私心太重,不够厚道。西戎部落的传统,男孩子从小就放出去到处野,符定和符留对父亲尊重敬佩,却并不十分亲近。在符杨的记忆里,只有老二,每逢自己去锦妃帐中,小人儿就会扑上来,趴在膝头缠着父亲问这问那,让西戎王享受到难得的天伦之乐。

    后来三兄弟慢慢长大,符生越来越安静,再没有小时候活泼伶俐的样子。锦妃死后,他愈发沉默寡言。只跟在父王身边,默默的,漂亮利落的完成派给他的任务。符杨心知肚明,锦妃早逝,多半由于心病。虽然她什么都不说,自己终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了锦妃身份的缘故,他一早就想清楚,老二不可能继承大业。看到他这样聪明能干,不声不响,心中难免愧疚,言辞间不自觉有些偏向。落在旁人眼里,竟成了狠下毒手的根由。

    原本让老二跟着老大去南方,既想试试老二的心意,也想试试老大的肚量。若二人这一趟走得好,说不定,不止老二有了一条退路,老大还能多一条臂膀。让他没想到的是,事情竟发展出一个最坏的结果。

    符杨处事从来果断,不耐烦做儿女情长姿态。正当用人之际,压下心中愤懑,训了老大一顿,把当初留下来跟随老二的百户翼单祁狠狠斥责一番,就此作罢。

    只不过偶尔一个人待着,想起生命中少有的温情时刻,才意识到原来都是那母子俩留给自己的。当时不觉怎样,失去之后,静夜阑珊之时,拿出来回味,方觉今生再难得。这时乍见二儿子死而复生,真真切切站在面前,不由激动万分,喜出望外。

    长生望着父亲,眼眶很自然的就红了。

    父王的心意,长生揣测过无数次。他甚至曾经一遍遍回想母亲临终前的种种情状。在和李子释纠缠了这么久之后,他忽然透彻的明白了母亲当日的痛楚和苦心。为什么母亲在开战后突然一病不起;为什么她要给自己讲那么多锦夏往事;为什么她只把那些往事当作故事来讲;为什么她反反复复告诫自己要听从父王教诲当他面对子释心中煎熬的时候,全部都懂了。

    对于面前这个给了自己生命和回护的男人,不是没有怨恨。可惜这怨恨来得太迟,心里已经装不下了。也不是没有猜忌。但是这猜忌磨得太浅,心里已经不在乎了。

    他是父亲,我是儿子,如此而已。

    “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父王生儿不孝。生儿回来了”

    做父亲的上前扶住儿子。两个人真情流露,都湿了眼睛。

    符杨很快稳住情绪,问道“你既安然无恙,为何今日才回来”

    长生垂着头,仿佛犹豫不决。

    符杨坐下来,等他开口。

    终于,长生双拳撑住地板,用低沉缓慢的声音对父亲说“生儿不敢回来。”

    “为何不敢”

    “父王请看。”长生跪着转过身,脱了上边衣衫,把后背露出来。背心处的箭伤早已愈合,面积并不大。但是落在符杨这样的大行家眼里,立即看出其位置和深度的危险性。

    “当日我留守彤城,夏人夜袭,于是退入城中,放火阻拦,打算从南门撤离”

    这个过程,符杨已经听单祁仔细汇报过。

    “本来,这种程度未必伤得了我。可是”

    “可是什么”

    “箭从后边来,而且”长生顿一顿,“是一弦双箭,上下齐发。”

    一弦双箭,上下齐发,准头不差,速度不减。如此绝技背后暗算,只可能是自己人了。

    “当时情势危急,我拼尽气力逃出,也不知昏倒在什么地方。那山中猎户常年隐居,没认出我身份,因此拣了一条命。后来干脆就在山里待着”

    符杨沉默着。这些细节,完全没有必要追究。来龙去脉,自己早已猜到。重要的,是当事人的想法。

    看儿子穿好衣裳,转过来面向自己,符杨心里内疚中带着点儿酸楚。近两年不见,这孩子黑瘦黑瘦,显见吃了不少苦。所幸结实得很,个子更高了,样子也成熟了。

    想一想,还是狠下心问道“你既不敢回来,怎么又回来了”

    听到这一问,长生猛然抬头,直视着父亲的眼睛。父子俩就这样静静对望了半晌。

    父王那一双无波无澜的眼眸,叫长生心头大定,也让他心底冰凉。当日符定的圈套,的确没有父王的意思。然而,今日自己的归来,却给他出了难题。甚至还令他起了疑心。

    一代枭雄,果然就是枭雄的样子,没有半点多余的感情拿来浪费。

    不要忘了,他是父亲,也是西戎王。

    预备好的手段,只盼着能用不上,终究还是免不了要一一动用。

    长生放任自己把悲愤心情表露在脸上,逼视着父亲,一字一顿“父王。生儿不敢不回来。”

    过了一会儿,轻轻道“母妃的祭日快要到了。在外面流浪时间太长,有一天忽然想起母妃临走的时候说,叫我好好听父王的话。我终归是父王的儿子,忍不住就回来了。”说到后来,念及母亲,泪水应声而落。

    符杨心底的愧疚终于被逼得又翻了上来。想说什么,到底没说。最后拍拍儿子肩膀,温言道“先去洗洗这一身的土,再来好好说话。”

    过了两天,符杨把长生叫去陪自己吃饭。

    屏退左右,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问“长辈们那里,都问候过了”

    “是。拜见了几位娘娘,看了三叔和四叔,又去了大舅舅那里。”

    符姓长者都留在枚里。符杨自己没有兄弟,族中同辈兄弟全在军中,目前在京的只有两位堂弟。至于长生口中的大舅舅,指的是正妃贲氏的兄长,内府令贲荧。长生想起贲荧看见自己,如同见了鬼,一个劲儿往下淌汗,心中冷笑。

    符杨以为儿子还会说什么,却没有了。看他脸色平和,有点放心,又有点担心。

    一顿饭快吃完,徐徐道“下个月二十六,是黄道吉日。大臣们折腾了好久,他们的意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至尊履位,远近归服;天子令出,四方安定。劝我那一天加冕登基”

    长生立刻翻身跪下,给父亲磕头“父王顺天即位,可喜可贺”心道怪不得父王见我回来,会问得那么直接,原来正赶在要命的当口上。又十分无厘头的想西戎王如今说话,也文绉绉一套一套的了

    “眼下定儿正在楚州平叛,留儿那里我已经着人去信。过些天,他们也都该来了。”

    长生心中一凛这才是今天的正题。

    符杨看着二儿子,语重心长“生儿,父王知道你受了很多委屈。只是”

    “父王”长生打断父亲,“生儿想回枚里去看看母妃。”

    “嗯”

    “生儿也有很多年没回去了。等父王登基大典之后,我替三弟回枚里守着吧。”

    “你真的这样打算”

    长生直起腰,抬起头,几句话说得斩钉截铁,不留余地“生儿不愿父王为难。可是,也不愿太委屈自己。有些人,我不想看见。请父王允许生儿回枚里去陪母妃。”

    符杨忽然有点动气“我这里一大摊杂事,忙得不可开交,哪容你跑回枚里去闲着暂且歇两个月,等开了春,替我到东边屯田督粮去”拍一下桌子,“你放心。你只管用心做事。只要过了登基大典,你不想看见的人,我再不逼你见。至于以后你要去枚里陪你娘,也由得你。”

    重阳节那天,莫思予下朝回家,吃罢晚饭,站在花园里赏菊。

    大王赐给他的是锦夏右相的宅子,位于皇城后头白石坊高级住宅区风水最好的地方。占了整整一条胡同,宽敞整洁。尽头处一正二侧三张朱漆兽头金环大门,上方雕柱垂花,前头石狮蹲踞,威武气派,肃穆庄严,一看就是富贵门庭,将相之家。

    当时老莫略微迟疑一下,就谢恩接受了。朝里办事,低调有低调的好处,高调有高调的方便。等了这么多年,正要借着大王信赖倚重的东风,一展平生抱负,缩手缩脚反而多余。

    锦夏朝的文官莫不是风雅之人。右相这所宅子前院修得富丽堂皇,后院造得精巧别致。尤其这花园,是丞相大人怡情养性的地方。亭台轩榭,花木山石,廊桥池沼,无不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只可惜莫思予住进来的时候,已经空置大半年。身边下人,皆是大王赏赐的奴仆,别说侍弄,连哪里好看都分不出来。老莫只得惬意中带着寂寥,一个人独享园林之美。

    亭前一丛秋菊开得正艳。细长管瓣勾连卷曲,层层环抱;颜色绿中透白,丰满晶莹。尽管他对花草并不留意,也认得是菊中名品“绿云”。难得这花无人打理,自开自落,居然照样张罗出一片素雅繁华。

    眼前好景不可辜负。抛开心头繁琐俗务,且偷红尘半日闲。

    往亭子里这么一坐,向花丛中那么一看,诗兴就起来了。不禁吟道“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多少年不曾重温如此格调,忽然就觉得手边似乎少了点什么。想起来了,少的是酒。可是京里吃饭问题才刚刚勉强解决,即使地位尊如秘书令,家里也不可能有酒。

    没有酒,这诗便吟不下去了。

    正当郁郁,忽闻有人慢声道“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原来先生也会有高士出尘之想。”

    莫思予心里一惊,动作却从容,站起来转了个身。来人秀颀挺拔,一手拎着一个精致的青花陶瓷坛子,冲自己鞠躬微笑“符生冒昧。”直起腰,扬一扬手里的酒,“我觉着,先生大概是想找这样东西。”

    这死而复生意外回归的二王子,莫思予在朝中已经打过几个照面。对方除了气度较从前沉稳些,并无其他表现。如今大王春秋鼎盛,大业蒸蒸日上,老莫认为自己目前完全没必要操心几个王子的关系问题。在这件事情上,他看得很明白最好的动作就是没有动作。想不到,二王子竟会这么快主动登门。他什么时候有了这身无声无息高来高去的本事学问也长进了最重要的是,此刻他这样随随便便站在对面,自己竟隐隐生出需要仰视的感觉来。

    莫思予这一惊,非同小可。

    走出亭子,遥遥施礼“不知二殿下驾临,有失远迎,请殿下恕罪。”

    长生皱皱眉头“先生怎么也搞起这一套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王登基在即,这些规矩也该立起来了。”就在昨天,符杨正式同意了朝臣之议十月二十六举行登基大典。

    长生回礼,态度诚挚“多谢先生教诲。只不过,符生此来,真的只是想请先生喝一杯,与国法家规全无关系。”补一句,“先生放心,不会有人看见,符生也不会常来打扰先生。”

    往前走几步,在花丛后头站定。酒坛抱在怀中,抬手敲敲,道“父王赐了前怀安王的府邸给我。听说好些年没人住,居然让我在地窖里找出这不知藏了多久的“西凤白”。”

    大约三十年前,锦夏仁孝帝废太子,改称怀安王,半年后赐死,怀安王府自此荒废。京里像点样的宅子早已分完,二王子回来没地方住,这怀安王府虽然旧了点,档次气派却足。内务府上奏时,符杨也就同意了。

    长生叹口气,笑一笑“不瞒先生,酒是好酒,符生却不知找谁来喝。我心里,有些话,无关朝政国事,自己憋着又实在难受。放眼京城,竟不知跟谁去说。思来想去,或者只有先生这里,能够讲一讲。”

    眼前英俊少年在“绿云”中立着,笑出一身落寞凄凉。莫思予脑子里没来由冒出两句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心想这尊不请自来的菩萨,一时半会是送不走了,且听听他念的是哪座庙里的经。

    伸手让道“二殿下有此雅兴,如此抬爱,臣下自当奉陪。请。”

    两人在石桌前坐下,也不拿杯碗,各自一坛。拍开封泥,揭开封盖,顿时馥郁浓香,未饮先醉。互相举举酒坛,聊作碰杯之意,齐齐仰头,灌了一大口。入口清冽甘醇,咽下去细腻绵长,五脏六腑都觉舒坦通透,不约而同赞了一句“好酒”

    西戎无人不好此道。老莫虽不贪杯,然恰逢重阳佳节,对此名花美酒,骨子里那点久违的酸溜溜气质一下子被勾了出来,也懒得计较对方是不是一尊瘟神了。脸色和缓,语调恳切,问“未知殿下有何见教”

    长生抱着酒坛又喝了一口。瞧了一会儿亭子前的菊花,慢慢道“我这回在南边,认得了一个人。”

    第〇三四章 文章易卖

    天佑四年三月,西京重开春试。

    自从天佑元年朝廷入蜀,当年秋试便耽误了。此后对内忙着安置整顿,对外忙着国防军备,始终没腾出手处理科举的事。拖到天佑四年,朝野浮议,人心不稳,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

    那么多读书人没法应举出仕,聚在一块儿骂娘撒气发牢骚,妄评朝政,鼓噪生事,其危险性等于兵临城下。

    虽然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入蜀参加考试,但蜀州本地和移居难民中攒了好几年的童生士子,数量一样相当可观。四月春试放榜,录取士子共计两千六百名。这个数字单拿出来没什么说头,比较一下就能看出问题锦夏初期,一轮春试全国录取士子加起来不过千人。即使在睿文、显昭二朝文教极其繁荣的时候,九州各地,算上少数民族,每一轮春试录取人数也控制在三千人以下。

    这两千六百名士子中,至少三分之二是蜀州本地童生。报名的人大概本地外地半对半,蜀州文教再发达,也不至于差别这么大。这个比例,是朝廷为了回馈蜀州人民在特殊时期的特殊贡献,尤其是为了安抚本地士绅阶层,实行政策性倾斜,刻意放水的结果。

    七月秋试报名开始,除了通过今年春试的两千六百人,所有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前科落第士子也都加入进来。礼部衙门日日爆满,喧嚣鼎沸有如集市。官员们从早到晚,忙得马不停蹄四脚朝天。

    按照从前的规矩,入京参加秋试的人都持有州府衙门证明文件,上边盖着学政大人的印鉴。如今除了原京籍和蜀籍士子,其他各州来的这项内容均无从谈起。礼部官员只得把銎阳带出来的名册搬到院中,从各衙门借调了几十个小吏帮忙核实报名人身份。除此之外,翰林院十几位大人厅堂里一溜排开,对这些士子进行面审。

    身份名字或者可以作假,学问却是做不了假的。有人想浑水摸鱼,让翰林学士们拿着圣人经义一问,三两回合下来就泄了底,灰溜溜退了出去。

    子释在礼部衙门外头转了一圈,眼前热闹景象看得直咋舌。

    忽然一阵喧哗,原来一个冒名顶替的被轰了出来。士子们一边看笑话一边给他让路。那人走到门外,回头恨恨啐一口““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大水发成这样还有什么好讲不就得“速逃”么”

    “哈哈哈”人群中爆出一阵大笑。一个二十来岁的见那人满脸恼怒茫然,显见还不明白自己哪里好笑,于是道“这位兄台,此语出自正雅集解,说“上古圣人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意思是讲,上古圣人所居之处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乃在于努力扩充其向善之心,如江河决堤”

    那人张着大嘴愣了片刻,忽道“这有什么难懂都说出来不就明白了他干什么只讲半句烂在肚子里也不怕憋死”

    “兄台莫非不知道,历来考经义都是这般考法。莫说半句,哪怕只给字,也须阐发无误。”年轻人说罢,面有得色。

    附近围观的士子们纷纷点头应和“熟知经义,倒背如流,本是进完蒙学就要开始的功课。”

    “那是。秉烛夜诵,寒窗苦读,没个三年五载,出不来这基本功。”

    刻薄些的,已经开始挖苦讽刺“临阵磨枪表面光,真上了场还不是一戳就断”

    “这位“大水兄”,还请“速逃”回去念几年书再来吧哈哈”

    子释目送那人面红耳赤的离开,怜悯的摇摇头。心道听得懂“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是发大水,肚子里算有点墨水了。大概是个半路出家顶了别人名字来面试的,栽在“倒背如流”上头。说冤枉也不冤枉哪怕千年之后,也不知多少英雄考场折腰,栽在这四个字上头呢。

    瞧了一会儿,正准备撤退,忽见一个人刚轰出来,又被里边维持秩序的都卫司士兵追到门口揪了进去。两个士兵拎着人往里走,提高了嗓门大声呵斥“脚底抹油溜这么快,想逃“点校钱”,没门儿”

    子释顺口问旁边的人“什么是“点校钱””

    “你怎么这都不知道”还是那个二十来岁的热心年轻人,“凡是非京籍蜀籍前科士子要参加秋试,都得通过礼部面审。所有面审者每人须缴纳五百文“点校钱”。”

    子释点头。心想原来是报名审核费。这报名费不便宜呀,比人头税还高。

    一个年纪大点的接道“说是等着面审的士子成百上千,这大热的天,各位翰林大人一个个考问着实辛苦,朝里补贴有限,上头便下了这条命令。”捋一把胡须,慢条斯理,“眼下里边坐着的,哪一位不是饱学宿儒圣贤名士平常等闲连一面也见不上,如今可是十几个齐聚一堂,近在咫尺,当面教诲别说五百文,就是五百两银子也值哪”

    子释想原来这位是个学术明星忠实粉丝。

    又有一个插口道“这“点校钱”,不知哪个好编排的,给起了个名儿叫“折桂金”。彩头吉利,也没人计较数目了。再说面审一旦通过,三个月廪赋便到了手。若得高中,从此吃皇粮当皇差高枕无忧,哪怕借钱也得交啊。”说话人自己就是借钱来的,语调里带着点儿愤愤。

    “折桂金”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果然好彩头。子释暗忖,起这名儿的人颇懂心理战术。

    其实礼部一帮书呆子,几时想得出这种花样不过是都卫司士兵和各衙门借来帮忙的小吏们不愿白干,几个头头凑一块儿喝花酒时发牢骚。恰好理方司巡卫傅楚卿在座,刚跟着户部的人收税回来,经济头脑大长,替他们支了这一招。

    傅老大命硬,当日几番挣扎,死里逃生。瞅着形势不对,想起有个远房族叔在定远将军麾下任职,于是掉头进了封兰关。族叔看他一身功夫,又不愿在军中打熬,便荐到理方司做了个巡卫。从此傅老大放弃了山贼那份前途有限的职业,改行做官。他脑子灵,下手狠,为人老辣豪爽,在理方司这片新天地里如鱼得水,干得有声有色,和各司部一众同僚厮混烂熟。

    傅楚卿收了两个月人头税,学会不少钻头觅缝雁过拔毛的新招,给人当起了参谋。要知道,所谓非京籍非蜀籍士子,多数是有身家无背景的主儿,捞了也白捞,不捞白不捞。就算过后其中一些人中了举做了官,谁还会回头清算当初报名的半两银子这笔“折桂金”,礼部几个执事抽一头,剩下的大家伙儿就地瓜分。至于侍郎以上官员和各位翰林学士大人,厅堂里伺候舒坦了,没人会过问这些琐事。

    对报名的士子来说,交钱既是上头的命令,便只有遵照执行的份儿。谁有资格有胆量去追究这命令到底来自哪个上头

    先前那年轻人把子释打量几眼,道“你怎的还不去拿筹这会儿去拿,今天都不一定轮得上呢。”

    子释腼腆一笑“我不知道要交钱回去跟家里人商量商量再来。”说着拱手道谢,转身要走。

    那年轻人忍不住多句嘴“你先把筹拿到,再回去取钱,岂非两不耽误”

    子释正要回答,就见几个士兵出来,在发筹的地方加张桌子,一个小吏坐到后头。为首士兵冲人群里嚷道“交钱拿筹现交现取”原来因为有人面完就溜,他们吸取教训,改后端收费为前端收费了。

    子释摊摊手,冲年轻人笑笑“多谢兄台。”抬腿走了。

    “哎”年轻人差点脱口就说“我先借给你”,忽然想起对方素不相识,又咽了回去。

    子释一边走一边窃笑。心说“兄台好意。不过,我不是来报名的,我是来考察市场的。”

    几千士子聚集西京,多数住在城东“御连沟”西岸“芙蓉冢”一带。

    御连沟原先叫做“雨帘沟”。赵琚到益郡之后,把昔日睿文帝南城潜邸修整扩充作了行在,这河水由城东向城南拐个弯儿与宫中湖泊相通,于是改叫“御连沟”。“芙蓉冢”传说是古蜀国芙蓉公主埋香处,后来成为文人骚客喜欢的游乐之地,文化产业也跟着发达起来。等待秋试的士子们自然旅居在此羁绊流连。就是那些住在别地儿的,也时不时上这儿来结朋识友,收集信息,切磋交流。

    八月中秋前夕,有一天午后,“御连沟”西边“朱栏大街”把头最大的书坊“富文堂”里,进来了两位顾客。

    正是人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个伙计脑袋一顿一顿在柜台后边打瞌睡。听得脚步声响,懒洋洋抬起头来。

    书坊生意不比别家,用不着殷勤兜售,该上门的自然会来。朱栏大街上文坊书肆十几家,“富文堂”以品质庄重,印刷精良,门类齐全,价格公道而著称。店主尹富文本身就是有名的大藏书家和古籍鉴赏家,店内出售的很多书籍都经他手自刊校,逐张过目,故此信誉极佳。尹老板十分看不上那些走偏门的同行。他的店里从来不会出现什么群芳谱啦,燕燕于飞啦,闺门幽艳列传啦这种狎邪之书。更不会神神秘秘把客人拉到后堂,推销价格高昂的套色彩印春宫图册。

    自从朝廷宣布今春重开科举,“富文堂”的生意简直红过六月里的日头。逃难流亡而来的读书人们,尽管圣人经典堪称饭碗,但是危急之中,毕竟没有谁会把这个砖头样的饭碗随身携带。再怎么自诩博闻强识,到了考试前夕,也不敢不温书复习,加紧诵读。年前刚得到科考的消息,尹老板就组织人力资金大规模刊印经史典籍,一口气卖出去几万册。到了八月,该买的差不多都买齐了,店里才慢慢冷清下来。

    那伙计抬头看看,进门的是两位少年。前边一个头戴士子巾,身着青直裰,手里一把竹骨折扇,典型的书生装束。做生意的看人,向来先看穿戴。伙计心下嘟哝““巾角少了坠,扇子没有穗,腰上缺了佩”没油水的主儿,得盯着点儿。”

    原来这时节虽然士子们甚至官僚富绅居家都是这般穿着,那细节处却很有讲究。穿这身行头的人,只要稍微有点经济实力,就会在头巾四角缀几颗明珠玉珰,扇骨底端拴几条丝绦锦穗,腰带下边挂几件金玉佩饰。眼见来人一身素净啥也没有,这伙计便将之划到穷酸行列,要防着他作窃书的雅贼。

    后边跟着的那个衣衫更普通,个子虽然不矮,但尚未束发,还是个半大孩子。说随从不像随从,说书僮不像书僮那士子身上一件值钱东西没有,也不像用得起书僮的样子。

    正琢磨着,忽见年纪小些的指着架上一排书道“大哥,他们这里居然有“养正斋”点校的诗礼会要,十卷齐全,少见呢。”

    “嗯。是不多见。”那书生抽出一本翻翻,又放回去,“后来修订的几处地方没变,看样子遵的是第一稿。”

    伙计只觉这把声音传到耳朵里,好似迎面吹来一口过堂风,竟是说不出的清爽熨帖,沁人心脾。倒顾不上吃惊他说话如此内行,只不由自主盯住那个背影,盼着他回过头来,好仔细瞧瞧到底何等模样。谁知刚盯了两眼,就觉这背影从上到下一身的文雅秀气,越瞧越舒服,怎么也瞧不够,又盼着他还是不要转过来,好叫自己多瞧一会儿。

    子释带着子周把两面架上的书略略扫了一遍,心想确实来对了地方。走到柜台前,跟伙计打招呼“这位执事大哥,不知宝号掌柜在不在”

    伙计一愣神,直到他问第二遍,才起身应道“在,在”停了片刻,又想起来补充,“不过掌柜不随便见生客,不知公子”

    子释从袖子里抽出一卷写满字的纸“可不可以请执事大哥将这几页文章呈给掌柜过过目就说彤城李子释求见。”

    “这个我试试看。”

    “如此多谢。”

    叫出一个学徒看店,伙计捧着子释给他的那卷纸进了后堂。这边兄弟俩说说看看,一致认为这“富文堂”书籍虽然齐备,比起昔日自家“四当斋”差了还是不止一点两点。刚唏嘘感叹两句,伙计已经出来了“二位公子,掌柜有请”

    过得大半个时辰,“富文堂”邢掌柜亲自把子释兄弟送出来。站在店堂里,兄弟二人行礼告辞。

    邢掌柜一边回礼一边道“最迟明后日,“富文堂”必有答复。二位公子在家静候即可。”看看子释,忍不住再次劝说“李公子,时值非常,机会难得。如今来西京应试的外乡士子,几家没有丧乱之祸这丁忧守制的规矩,大家都心照不宣,朝廷也没有提,你又何必虽说孝心可嘉,唉太可惜了。”

    “多谢掌柜关怀。正是丧乱之下,未得全礼,兹以为念,但求心安。”

    邢掌柜听到子释说“未得全礼”,心知定是父母死于战乱,连入土下葬都没能做到。他这一年里不知听多少前来买书的外乡士子提起兵刀之险逃亡之苦,却觉得眼前少年温文平淡两句话,比很多激愤之语要沉重得多。长叹一声,不再说什么,把二人直送到大门外。

    那伙计两只眼睛也跟了出去,见掌柜进来,道“这大李公子模样好生斯文。”

    “岂止模样好,学问更好。”邢掌柜赞叹有声,“王守一先生的策论文章,人家张嘴就来,跟御连沟涨水似的,滔滔不绝。我这就去见东家,若守一先生的策论集子能赶在九月前印出来,咱们“富文堂”的门槛只怕都要踢破。”

    “守一”是已故大儒、彤城太守王元执大人的号。王大人堪称天下文章领袖,士林中为表敬重,不称其官位,尊一声“守一先生”。守一先生文章好,尤其一手策论,写得理据充实,辞章精雅;法度井然,文质兼美,乃童生士子们学习模仿的典范。每出一篇,即争相抄录传诵,在东南之地风靡不衰。蜀州隔得远,王元执又不曾刊行个人文集行世,也就零零碎碎传过来几篇,得到的人都如获至宝。

    邢掌柜听子释说能给他默出三十篇来,还加上越州士子中流行的一些注解心得,恨不能立刻就替东家答应下来。叹息着往里走“咱们西京竟来了如此人物这才真正叫江南才子先头那些自我标榜的,算什么才子,我看多半是不出米的稗子”

    “富文堂”动作果然迅速。第二天一早就差了一名大执事带着伙计登门回访。谈妥条件,签罢契约,当场预支了五十两银子的润笔金给子释,只求他快些,再快些。这书早一天印出来,便早一天赚回白花花的银子。

    兄妹三个从这天起,分工合作,流水作业,焚膏继晷,废寝忘食,编辑这部相当于后世“高考名师点评满分范文集”的守一先生点石录。点石者,点石成金是也。子释建议了这个书名,那大执事当即点头。这名字,深沉里透着嚣张,嚣张里饱含品位,再合适不过。

    “富文堂”两个伙计就在院子里等着,每出来一篇,便轮班飞跑送回去排印。那大执事不无遗憾的对子释道“按说这等好书,须雕版镂刻,细墨精装。如今事急从权,且木字活排,边排边印,下年重刊再说。”

    中秋节那天,终于完工。书还在工坊里印着,尹富文便十分慷慨的差人把剩下二百两银子送了来。守一先生点石录为单行本,预计排印五千册,每册定价五百文。润笔金按十分之一提取,算是相当优厚了。时下一户中产人家年收入也不过几十两银子,子释这笔无本生意,做得过之至。送钱的伙计还顺带呈给他一张名帖,原来尹老板邀请李公子八月二十书成之日往“富文楼”一会“富文堂”是尹老板的店面,这“富文楼”却是他自己的藏书斋。

    卖书的广告贴出去刚两天,到店堂来咨询详情,希望预定的人已经络绎不绝。按照子释的要求,书中序跋除了盛赞守一先生文章,介绍编书目的,只署了“江南李生辑录”六个字。虽然邢掌柜说这书功德无量,王夫子早已魂归九泉,此举也算替先生立言于世,子释心里到底有些过意不去。何况初来乍到,本该低调做人,所以他坚决要求不要署名。

    送走“富文堂”的伙计,子释把钱交给妹妹。现在子归负责管家,他和子周负责养家。

    双胞胎曾认真追问大哥何以不去参加秋试。这年头,读了书不去应试,好比煮了饭不吃,缝了衣裳不穿,简直没天理。

    子释道“官场险恶。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爹爹当年就是不愿同流合污,所以才辞官归家”

    “可是前年的时候,爹爹本来就打算要大哥你赴京应试的呀。”

    子释苦笑。老爹那一代人的心态真奇妙。自己做官做腻了,到儿子手上还是不由自主依着惯性走进下一个循环。当初李免少年壮志,盼着平步青云,并不曾琢磨这些。如今的自己光想想那宦海波涛,已然望而生畏。反问弟妹“咱们三个人这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在一起过日子不好么真要中了榜,谁知道发配到哪个角落里去做个芝麻粒小官有什么意思”

    大哥这话全无大道理。两个孩子想一想,却没有办法反驳。子归脑中灵光一闪大哥若考中做官,必定要听从吏部调遣,不一定能继续在西京待着。如果长生哥哥来了,找不到我们可怎么办又想起自己三人到西京快两个月了,长生哥哥怎么还不见来呢

    子周抓抓脑袋“大哥,你心里真的一点儿也不觉得可惜么”

    子释慢慢道“我很喜欢这样。不去应试,权当给爹娘守制尽孝罢。有人问起,就这么说好了。”

    两个孩子俱是一愣。大哥神色依旧,语气也平常。明知道他从来不在乎这些虚礼俗制,明知道他不过当个借口随便说说,偏偏觉得寄托了无尽的哀思,催人垂泪。

    这个话题就此结束。

    中秋节晚上,三人买了些应时的糕饼瓜果,打了壶酒,在租住的小院里摆张桌子看月亮。说说笑笑,月上中天。眼看子周子归撑不住了,子释道“你们先去睡,我再坐会儿。”

    子归进去,又出来,给大哥送件外衣,这才睡下。睡到后半夜,到底不放心,出来一看,大哥果然还在院子里坐着。

    子释拿起酒壶摇一摇,空了。放下起身,准备进屋,瞧见子归杵在门口,笑道“月亮都要下去了,你怎么倒出来啦”

    “大哥,你还不睡”

    “这就去睡。”子释伸个懒腰,往自己房间走。边走边道“你也接着睡去,天亮再收拾吧。”进去了。

    子归瞥见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过去一看,素笺上题了一首词

    “广寒空碧步飞仙,

    佳期共少年。

    清辉玉面斗婵娟,

    珍珠漫卷帘。

    惊绮梦,

    散云烟,

    中宵抱月眠。

    相思最喜趁团圆,

    金樽不得闲。”

    暗道大哥下笔,越发疏朗风流了。把那句“相思最喜趁团圆,金樽不得闲”念了两遍,再瞅瞅旁边的空酒壶,一下子难过得不得了。忽的想起这词牌用的是阮郎归,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下来。看看大哥房间黑黢黢的窗户,又抬头望望树梢上西沉的月亮,心想长生哥哥,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第〇章 投石问鼎

    “我这回在南边,认得了一个人。”

    莫思予看着对面的少年郎酒坛子支着脑袋,目光飘渺,神色迷离。

    “这个人先生,当日在彤城发生了什么,就不必说了。总之,是这个人,凑巧救了我。他是个夏人,家世大概很好,只不过父母都死在了战乱中,独自带着弟妹辗转逃难。我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漂亮,那样聪明的人”

    老莫想啊呀美人救英雄

    在他脑子里,自然把那个“他”想成了一个“她”。八卦情怀油然而生乱世烽火,金枝玉叶,国恨家仇,救命之恩简直可以叫戏班子上演一套全本传奇了。嗯,正当良辰美景,眼前有酒有花,听少年人说相思事,倒也相得益彰。没想到二王子登门,跟自己讲的是这样风花雪月的话题。抿一口“西凤白”,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往下听。

    “我也不是没有想过,把他带回来。权衡一番,且不管他愿不愿意,此事竟无论如何也办不到。我想,既如此,便帮他找个地方平平安安过日子罢。谁知千里流亡,天下之大,竟没有一处安稳容身之所”

    老莫想二王子还真是个多情种子。也难怪,锦妃教出来的孩子,心性自是不同。

    听他继续道“当日我遭人暗算,死里逃生,心中虽有怨尤,并无恐惧。是我自己轻敌在先,疏忽大意,技不如人。反正大难不死,终有一日,能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可是遇上他之后这些冤啊仇的,忽然不那么重要了。我陪着他走了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这才知道,原来人间除了金戈铁马皇图霸业,另有风流千变,柔情万种;有智慧如水,品性如莲;有天道可畏,造化弄人;有世路坎坷,民生多艰”

    莫思予正听得陶醉,冷不丁一激灵。等等他说什么来着怎么说相思,说着说着,说到“民生多艰”上头来了眯起眼睛看看对方,还是那副飘渺迷离的表情。深刻俊朗的线条正变得越来越柔和,眼神连同心思明显全部挂在不知远在何方的那个人身上。

    老莫想民生啊什么的,大概就是顺口这么一说。转念道真不知是谁家闺秀,把人迷成这样。嗯,江南女子,也确实秀外慧中,惹人怜爱。

    被勾走了魂的少年郎接着向长者倾诉自己的相思病“他读过很多书,见识十分不一般。心肠却软得要命,最瞧不得血腥杀戮。然而,整个江南大地,到处战火纷飞,寇贼横行。人祸天灾,接踵而至。差不多每天都要踩着死人前进”

    莫思予身为西戎王首席谋臣,这些事情早有预料,司空见惯。改朝换代,血肉铺路,实在没什么好说。所以,听王子殿下渐渐把话题拉到沿途见闻,讲起难民凄惨,一开始,也就是泛泛叹了几口气。

    “楚州境内很多郡县,已是十室九空;到了雍州,田野荒芜,城池废弃,除了偶尔碰见咱们的兵马,往往几百里毫无人迹踪影。即使进入京畿地区,也异常荒凉冷落,没有多少活气”

    话题还是那个话题,内容也还是那些内容,叙述的重点却不知不觉转移了。老莫听着听着,不由自主坐直了身子,捻着胡须沉吟起来。

    自来成大功业者,俱是大无情之人,说铁石心肠也不为过。然而真正大功业,夺天下不过是个开端,还须平天下,安天下,进而守天下,富天下。莫思予胸襟抱负,当然不仅止于灭锦夏,还在于开新朝。闻得对方话里似有深远之忧,马上收起敷衍姿态,认真倾听。

    长生望着他“先生,我总记得,从前挂在母妃帐中的那幅物华天宝图。父王常常看得赞叹不已,言道夏朝如此锦绣,当尽数收入我西戎囊中。如今”哂然一笑,“收是收进来了,大片锦绣成了焦土,要来何用”

    老莫这下全明白了二殿下哪里是来说风花雪月分明是来找自己谈锦绣江山哪

    长生看对方有所触动,不等他回应,又道“听说大哥眼下还在楚州杀个不停,似要杀光杀尽才肯罢休。日前父王跟我说,大臣们劝他登基,道是“至尊履位,远近归服;天子令出,四方安定”。这话是先生说的吧符生斗胆问一句没有远近归服,至尊履位是什么味道没有四方安定,天子令出又出到什么地方去开国立朝,要的是天下归服安定,不是对着空城荒野做孤家寡人”

    两只眼睛变得清透明亮,盯着莫思予“我想,先生要说的,其实是这个意思吧”

    老莫忽的一笑,抱起坛子喝了两口,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二殿下今非昔比。”

    长生心说我都坦诚到这份上了,你还跟我玩儿虚的。才不让你顺心遂意。也抱起坛子喝两口,不再看他,慢腾腾开口“有句话,符生冒昧揣测,先生别往心里去。”停一停,才道,“我觉着,先生如今,虽然得意,却似并不十分得志。”

    莫思予“腾”地站起来,肃然拱手“二殿下何出此言莫某微贱鄙陋之躯,蒙大王青眼拔擢,宠命优渥,委以重任,信赖有加。粉骨碎身肝脑涂地不足以报万一,但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什么得意不得意,又有什么得志不得志”

    他嘴里说得慷慨,心中十分清楚,对方端的是一双利眼,瞧出了自己的软肋。

    这两年,符杨对他看似依旧信任重用,刚愎自负的苗头却不断潜滋暗长。一些治国基本理念方针,原先没触及,也就没有分歧。现在摊子越铺越大,分歧点也渐渐增多。他好几次提出深谋远虑于国家有大利的政策,均打了折扣。随着疆域的扩张,底下将士骄矜浮躁的毛病也纷纷现了原形,大王却似无所知觉。

    而楚州的事情,更是叫人头痛义军势力本来十分有限,架不住大王子连出昏招,竟成燎原之势。四月里千户领单佢穷极无聊,刨了锦夏已故宰相花照白的墓,激起民愤。一些已经投降的地区民众复又倒戈,全是同归于尽的架势。楚州部队被惹毛了脾气,大王子已经放出话来,要灭绝楚人,寸草不留

    但眼前这位说出的话实在太敏感,色厉内荏也得撑到底啊。

    唉长生暗叹。还是操之过急了。没逼出实话,倒把夏人文士的虚伪毛病逼出来了。

    只好笑笑“先生误会。符生心里和先生一样,视父王如天地日月。先生不必担心,也不必为难。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让先生知道”也站起来,在朦胧暮色中把自己的话清清楚楚送进对方耳朵里“符生只是想让先生知道,这京城里边,终有一个人,懂得先生的苦心。”

    抓过酒坛子,仰头猛灌,一口气把半坛酒都喝了下去,道“先生大概也看得出来,在南边流浪了这么久,符生算得上脱胎换骨。总有一天,我要回去找他。我因此想,父王取这天下,图的是江山一统。杀来杀去杀到最后,剩下的人终将臣服。不管他们从哪里来,不管他们属于哪一族,都得在我西戎治下繁衍生息,共享太平。也许,今日逞一时之快,他年不知要费多少工夫才能恢复;今日伤及根本,他年不知要花多少心力才能重焕生机”

    莫思予听到这里,终于动容“殿下”

    “先生,我走了。抱歉打扰先生这么久。自从和他分手,这些话就在心里憋着,难受得很。满城的人,也只有先生这里,能讲得放心,讲得痛快。多谢了。”

    长生弯了弯腰,抱着酒坛子一闪身,消失在茫茫初临夜色中。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6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