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都市言情 玄幻仙侠 曲中求,GL百合 GL百合 BL同人 网游竞技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凤戏游龙 第21节

作者:漠月晚烟 字数:24936 更新:2021-12-30 02:17:20

    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哪怕是穷人家的普通百姓,这一日也要更换新衣,筹备饮食,祭祀先祖。

    宫中对此日更是重视的,每年到这一日,天顺皇帝都要亲自主持祭祀大典,冬至郊天,今年,朝中不太平外有征战,内有帮凶,因此更加不能例外。

    祈福之事早就在百忙之中,被紧锣密鼓地提上了李煦的日程。

    、第8章

    晋朝多年不曾遇到过今冬这般窘迫的处境,强敌环饲,内忧外患,虽然一时半刻不至于到“困境”的地步,却离之前的海晏河清国泰民安差了十万八千里。

    其实细细数来,也不过几个月的时候。

    前些年,皇长子还小指望不上。

    天顺皇帝还在跟肃亲王斗气,唯一的亲弟弟不想指望。

    先帝其他几个有资格封王的儿子,被杀的被杀,圈禁的圈禁。

    李煦砍脑袋的时候砍得那叫一个干净利落,脑袋跟割韭菜似得掉了一茬又一茬,等到割无可割,猛然回首才发现,偌大一个晋朝再也摘不出一个合适的王爷替李煦去拜祭祖宗。因此那些年,冬至郊天李煦都不得不亲力亲为,直到这两年有心历练皇长子,李煦才成功躲了懒,每年除了正月初一那日的天坛大祭,其他祭祀一律由皇长子代祭。

    然而今年,这眼瞅着冬至将临,能统领祭祀的,除了李煦,却又没了人选。

    皇帝跟王爷倒是不闹别扭了,可是边境狼烟又起,肃亲王至今还在边关不得回,自然顾不上祭祖大典之类的排场。

    皇长子受吕妃之祸圈禁,根本没有意思要放出来。

    满朝上下分明不太平,皇帝的心情早就比天气和朝局还难以捉摸。

    冬至之前,礼部尚书捏着早就拟好的祭祀仪程,筹谋了好几套君前奏对的说辞,硬着头皮把请旨的折子往上送,送完了就坐在礼部大堂里犯嘀咕,生怕自己撞了皇上龙颜大怒的炮口,平白替旁人挨这番申斥。

    然而礼部尚书的纠结完全是多余,折子递上去还不到一天,就收到了李煦差人送回来的朱批,表示今年冬至的祭祀大典由他亲祭,仪程照旧,可因为朝廷正在战时,用度要减。

    礼部尚书收到这一句废话没有的朱批,大大松了一口气,没挨申斥已是万幸,别说减些用度,只要不减脑袋和官职,皇上想怎么来都行。

    礼部尚书按照朱批,重拟了一份折子,准备将用度仪程好好算计算计再重新呈给天顺皇帝,算着算着,忧国忧君的忠心有点儿爆发,不自觉地悲从中来虽说从李家子孙的成就上来说,天顺皇帝绝对算不上千古一帝,但至少不糊涂,对百官赏罚分明,做皇帝也不算苛刻,兢兢业业的同时也很愿意与民同乐,按说是个功大于过的守成之君,可不知怎么,偏偏天降横祸,太平盛世转眼不在,狼烟四起兵荒马乱的年成顷刻降临。

    礼部尚书这么一想,读书读傻了的书生骨子与生俱来的的那点儿悲观情绪倾巢而出,辛酸地几乎要替李煦落泪,涕泪交加地感慨吾皇走的这是什么惨不忍闻的背字儿。

    京中风云变得太快,从旭日东升万邦来归的上国,到如今江河日下连蛮子都敢叫板的紧衣缩食之像,也不过就这一年之中的光景。

    然而不管礼部尚书心中如何凄凉,也丝毫影响不了李煦的任何决定。

    做皇帝的也不都是什么才智过人的顶尖人物,投胎投的好,就造就了成功的第一步。

    投胎投的有水平之人毕竟是少数,少数里面选少数,选出千古一帝的可能性好比从鸡蛋里挑骨头。

    因此晋朝几代皇帝,做成什么样儿的都有。

    吃喝玩乐尽情败家的有,沉迷美色不能自拔的有,修仙问道两世清风的有,抠抠搜搜柴米市井的也有,可谓当皇帝当出了人间百态。

    然而这些皇帝无论有什么怪癖,论当皇帝的素质,到底还是大事儿上见真章,那听见大军压境就吓得吃尿裤子的主儿,群臣见了大概都想把他从御座上踹下去这也太骚气了。

    只不过偌大一个晋朝,琐事常有而大事不常有。

    满朝文武恐怕谁也没想到,李煦居然是个心大到喜怒不形于色的从容派,后宫朝堂眼见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也从未让他停下原本的步伐。

    冬至郊天的日子临近,地点照旧在天坛。

    前朝为了祭祀大典,特意在京城南郊建了天坛,从天坛建成起,所有的祭祀活动都被挪到了那里。

    前朝的皇帝们日常生活里虽然穷奢极侈了一点儿,脑子平庸又不学无术了一点,但后世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建房子造楼倒是一把好手,审美也比那帮辣眼睛的蛮子好了不知一星半点。

    如今的皇宫就是前朝太宗的手笔,至今稍加修葺就依然富丽堂皇。而这天坛虽然是他后辈子孙所建,恢弘大气倒是与皇宫一脉相承天坛中央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东北为牺牲所,西南为斋宫。前朝的祭祀一概在此处举行,晋朝之后,太、祖定都京城,接手皇宫的同时,连这祭祀用的天坛也一并接收了过来,同样作为祭祀大礼举行之所。

    无论是李煦亲祭,还是由皇长子代祭,每年冬至的祭祀都一如既往的隆重。

    按照规矩,冬至前一天,李煦起驾移往斋宫,沐浴斋戒。次日才在圜丘举行祭天大礼。

    冬至这日,李煦身穿祭服,率领着浩浩荡荡的文武百官直奔祈年殿前。

    祈年殿外升火悬灯,乐奏钟鼓,迎神曲之声在京城南郊的北风里被吹散的像飘忽隐约的九天晚钟,隐隐像是什么预兆的序曲。

    李煦就在迎神曲中缓缓拾级而上,请神牌,行大礼,祈求天神保佑这眼看就要风雨飘摇的王朝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虽然在他自己看来,这很可能并没有什么卵用。

    毕竟,晋朝如今的动荡来自而不是来自天灾,不知九天之上的神明要如何冷眼看着他平定这一场将至的狂风。他也不知道九天神明如果有灵,会如何助他一臂之力,总不会天降雷劫来劈。

    祈年殿上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殿内二十八根金丝楠木大柱顶天而立,里圈儿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中圈儿十二根代表一年十二月,最外面的一圈儿,顶代了十二时辰和周天星宿。

    李煦刚刚行完大礼还没起身,不知想起了什么,居然瞧着祈年殿内的金丝楠木的柱子有点儿出神儿,钦天监官员轻声细语地唤了一声“皇上”,竟然没唤动,再想张口还没来得及出音儿,就挨了高才高公公的瞪。

    文武百官以吴、张二人为首,在李煦背后数丈之外的祈年殿下齐刷刷的跪着,见此情景面面相觑,仿佛并不知道皇上为何突然对这满殿的金丝楠木产生了兴趣。

    只是没听见起身的传召,谁也不敢妄动。

    皇帝出行,虽然配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侍卫,但是秦风这暗中的影卫之首不在京城,萧禹就一刻不敢离开,只不过他身份特殊,前面跪着的他家父亲大人宋国公,是他明面上绝对越不过去的一道深沟,因此萧禹不能近距离的陪王伴驾。

    宋国公世子思索片刻,堂而皇之地把这项差事儿交给了富贵闲人一样的肃亲王二世子李明遥。

    肃亲王二世子是个奇葩前几天还“病入膏肓”眼看半截儿身子就要入土,冬至这天却莫名其妙的不药而愈,除了看起来有几分肾气亏虚,倒不像有什么值得妨碍的大毛病,因此他完全地胜任了陪王伴驾这项艰巨的任务。

    这么“好”的差事儿原本轮不上李明遥这个皇上的二侄子。

    皇帝祭天,身边儿原本该带着皇后,没有皇后也该带着儿子,顶不济死也该带着肃亲王或者肃亲王世子。

    然而以上人等坏事儿的坏事儿,打仗的打仗,不在的不在,其余几个皇子不是年少体弱就是还一片天真懵懂,全然胜任不了祭天伴驾的规矩,如此一来,矮子里面拔高个儿,这等近距离接近天颜的好事儿,居然破天荒的轮到了李明遥。

    可见风水确实轮流转,老天的眼也不知道这些时日究竟是闭还是睁。

    此时的祈年殿中,除了被高公公瞪了一眼就再也不敢乱说话的钦天监正,从来就不会在皇上面前多嘴多舌的高公公,数李明遥离皇上最近。

    据很多人观察,二世子李明遥不愧是京城出名的败家子儿混不吝,眼看皇上的眼神儿还在跟金丝楠木的柱子难舍难分,终于跪不住了,膝行两步到了皇上身边儿,自以为低声地提醒道“皇上,该起了”

    二世子不知道是个什么点石成金的乌鸦嘴,话音未落,皇上没叫起来还则罢了,那被皇上深情注视了半天的二十八根金丝楠木之后,突然冲出二十八个布衣蒙面之人,身手利落明晃长刀,竟然直奔李煦而来。

    李明遥反应迅速,站起身来就是一声断喝“皇上小心有刺客御林军护驾”

    站在七八步外的御林军全然被这变故吓蒙了,居然顿了一顿,若不是二世子身手敏捷使出吃奶的劲儿把李煦拉到了身后,一脚踹飞了迎面而来的最快的一个刺客,此刻皇帝恐怕已经被那骇人的长刀砍成了两半儿冬瓜。

    高才慌慌张张大呼小叫的挡在皇帝身侧,却发现差点儿遇刺的皇帝并不慌张,虽然一脸雷霆之怒将临的威容,但是到底仍然一派处变不惊的帝王之风。

    高才这才稍微放了心,看着御林军冲进来与一众刺客缠斗,刀光剑影,兵刃相接,发出令人浑身战栗的刺耳之声。

    祈年殿下的百官被如此毫无预兆的吓傻了,好几个纷纷愣在原地,还有更怂一点儿的,已经忠臣孝子一样的抹开了眼泪以至于二世子多年以后都没能理解这群怂人的脑回路。

    仿佛这种时候就轻易分出谁是英豪谁是废物,有时候位高权重似乎也不是只因为此人命好吴、张两相并几个武将惊悉此变,来不及细问,起身就往上冲去,一边儿跑一边儿大喊“保护皇上”

    他们几人一走,终于有人反应过来,起身的起身,哆嗦的哆嗦,还有的勉强冲了两步发现自己有点儿腿软,干脆趁乱躲在了阶梯之侧。

    整个天坛范围内一片不明所以的乱象。

    萧禹在这乱象之中冷眼横扫,最终在一片或抱头乱窜或哭天抢地的背影中看到了张、吴两人默契一致地要去护驾的身影,冷冷一笑,脚下一纵,提步先行抢进了殿中。

    殿中御林军人数压制,却仍和众多刺客打得难舍难分,更有一刺客突出重围,直奔二世子李明遥身后的皇帝而来,马上就要手劈二世子之时竟然顿了一顿,提着刀以二世子的身体为盾牌,和皇帝玩起了看上去有几分搞笑的捉迷藏。

    萧禹甫一进殿就看到这个情景,满脸不可置信地冲了过来,毫不犹豫地一脚把这颇有“童心”的脑残刺客踹成了天边最美的云彩。

    李明遥的眼尾扫到这飞天中的刺客貌似还吐了口血,成了染血的火烧云。

    二世子被刺客刀光剑影身如鬼魅晃得有些眼晕,眼前几乎要出现重影,见萧禹出现,终于甩甩脑袋勉强恢复清醒,和萧禹并立在前,把皇帝李煦和虽然在哆嗦但仍然硬撑出大无畏表情的高公公一同护在了身后的墙角儿里。

    此时,张、吴二相与几个武将终于姗姗来迟。

    、第8章

    张、吴二相身后是以九门提督裴庆为首的几位,再往后瞧,便是混战的御林军和那些负隅顽抗至今也没有被全部拿下的刺客。

    张蔚恭张阁老老当益壮,一步冲到了李煦面前,却到底因为萧禹和李明遥一左一右哼哈二将一般的阻挡下停了步,面带焦急跪拜道“皇上,此地不宜久留,请皇上速速离开。”

    李煦原地而立,居高临下地看了张蔚恭一眼,并不下令让萧禹和李明遥二人退让,反而越过眼前几个前来“护驾”的重臣,扬声问道“宋国公萧岿何在”

    张蔚恭一头大汗的换来了个无视,三朝阁老那常年风平浪静的脸上也显出几分讪讪,跪着也不是起来也不是,正在尴尬,却见二世子李明遥到了他眼前,一俯身,将他扶了起来“张阁老勿慌。”

    两人目光一对,都从各自的眼中看出了心照不宣的醉翁之意,而后相携站在了皇帝一侧。

    因着肃亲王府那一前一后两位王妃的破事儿,张蔚恭和李明遥的关系不说势同水火剑拔弩张,但是互相假装看不见才是常态,可如今这般消兵解甲和谐相处,看起来实在有几分奇怪。

    然而在场诸人包括皇帝和萧禹在内,居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情况,不知道是因为眼前太乱,还是因为处境堪忧,又或者包藏祸心别有所图。

    李煦无论在何处都是最信任宋国公的,此时出言问宋国公的去处,其实是再寻常不过却最有深意的反应,可到底耐不住有人心怀鬼胎,与皇帝根本想不到一处。

    吴庸悄悄与裴庆对了个眼神,后者上前一步,一脸压抑着什么未尽之语一般的肃然“皇上,想来宋国公定是在方才的混乱中被冲散了,还请皇上,随末将速速离开。”

    再一抬头,满目露出的不是那忠肝义胆臣子该有的焦急之色,反而是汹涌的杀意。

    萧禹首当其冲地皱了皱眉头“裴将军,您要护送皇上去什么地方”

    裴庆狠狠瞪了萧禹一眼,哼了一声,言语还未出口,却是吴庸接过了话头。

    “皇上。”

    吴相爷不紧不慢地上前一拱手,不跪不扣,不慌不忙,跟他比起来,上来就行跪拜之礼的张阁老可就显得有点儿太实诚了。

    “宋国公不在近前,远水解不了近火,您何不快些随裴将军从这乱局之中脱身呢”

    他这话说的太从容不迫了,像是早就料到丛生的乱象与无处可往的前路,听上去不像解围,倒像胁迫。

    裴庆在他身边哼声冷笑,那种不屑与武将独有的粗犷之感,映衬着背后风刀霜剑的乱斗,更显得像是严相逼迫。

    裴庆在宫中扣留肃亲王世子的时候就敢悍然关闭京城九门,那一次若是解释为身为肃亲王旧部的忠心作祟的话,那么这一次,皇帝与王爷已经尽弃前嫌,甚至于皇帝念他有忠义之胆,大不敬之事都并未迁怒于他,仍然让他固守京城。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又是为了什么

    僵持之下即将爆发的天子之怒,与气定神闲心怀鬼胎的叛臣贼子于一片纷乱的砍杀之中,构成了一副诡异而静谧的图画。

    李明遥的视线从对面诸人身上一一扫过,这平日里斗鸡走马活脱是个纨绔的二世子此时居然临危不乱,眉眼之间的模样隐隐透出少年将军的英姿,若是有心人此刻从乱臣贼子之间遥遥一看,定会觉得他仿佛看见了二十年前意气风发的肃亲王。

    然而所有人似乎都没有这个时间。

    几日之前,李明遥在回府之前被人不动声色的拦下,本来想给此人玩个儿别出心裁的瞒天过海,却在听那个人说了一句话之后就改变了主意。

    就为了这句话,李明远脚下一拐,直接拐进了张阁老府,然后见到了李明远被扣宫中那晚,贸然跑到肃亲王府传话的小太监。

    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李明遥不着调的想,天下的巧仿佛都让自个儿撞大运似得赶上了。

    当时李明遥派人去跟着那个小太监,只不过后来肃亲王进宫跟皇上吵了个天翻地覆,二世子把这件事情忘了个干净,一心只想保佑肃亲王全身而退,而如今再见,那一晚上乱七八糟的情景与细节纷纷又都回到了二世子的脑袋里。

    谁给了裴庆那冲冠一怒的误会

    又是谁派来这个小太监,打着传消息的名号,行挑拨的事实呢

    李明遥心里的疑问倒是不少,只可惜,他却再也不能从这个小太监的口中得知事实的本末了这个小太监在李明遥来之前,已经被挖了舌头挑断了手筋,是个全然的废人了。

    口不能言,手不能写,这人活着其实已经没有意义。

    二世子还没来得及出于人性上的不忍给予这小太监一点儿同情性质的关怀,一转头,就看到了身后站着的居然是他哥的外公,张蔚恭张阁老。

    李明遥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日子,派人跟踪他二世子的中,有一部分是这位老爷子的人。

    这位老爷子其实是个轴脾气,又做过今上的师父,脾气上来,皇上出于尊师重道的礼仪也得听他没完没了诗书礼仪的念叨。张王妃早殁之事被他全然算在了李熹头上,除了亲外孙李明远,整个儿肃亲王府从上到下他都看不进那饱读诗书的眼睛。

    然而那一天,却破天荒的跟李明遥说了很多,而内容,非常的让人动魄惊心张蔚恭怀疑,当日框裴庆封锁九门的是皇后的亲爹、当朝宰相吴庸。

    吴庸为求事成,却苦于没有兵权,只能制造裴庆与皇帝之间的矛盾,以求达成日后联合的契机,选择合适的时候,起兵造反,拥立皇后所生的二皇子继位,改朝换代。

    据张蔚恭讲,吴庸的计划原本没想进行得如此之快,然而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行的地步江南税银事发、皇后牵涉巫蛊之祸,这两件事情加在一起已经构成了抄家灭族的大罪,再不动手,要是等皇上自己清肃朝堂再废了皇后,吴家上下无一能够幸存,只剩二皇子一个半大孩子,别说皇位不皇位,活下来都是问题,吴庸不得已之下,只能加快速度,破釜沉舟。

    冬至是个好时候,恰好符合人多眼杂的特点,是个浑水摸鱼的好时机。

    皇帝行祭天大礼的时候多数是自己独祭的,但是让皇帝孤家寡人的去给老天爷行礼,未免有些掉面子,因此都要安排一些身份重要的皇子或者皇亲伴驾。然而此时是个多事之秋,根据礼部今年的安排,恐怕够资格随行的人左右躲不过肃亲王家的二世子。

    二世子在宗室中地位不高不低,说是嫡出但亲娘是填房,称他一声世子,但他哥在一天他就肯定没戏。

    李明遥多年来野菜一样自由地生长,奶奶不疼姥姥不爱,今年却突然被摆到了史无前例重要的位置,成了吴庸造反计划中一个非常碍眼的绊脚石。

    取得李明遥的支持固然好,可如果不能取得李明遥的支持,那么李明遥也必然不能成为阻力。再者说来,肃亲王远征西北,李明远插手江南之事,留在京城的李明遥如果不肯参与吴相的行动,很可能就是抑制这两位动作的后招儿。

    从以上两方面来说,李明遥即使不除,也不得不控,这对他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李明遥闻言露出惊讶,随即问,可有明证

    张阁老道,证据,就是面前这又哑又残的小太监,据说此人被救回来之前,就已经成了这个样子,没死已经是万幸了。

    李明遥听了这一面之词,并不是没有怀疑的。

    首先,吴庸谋反虽然有现成的理由,但到底不是非反不可,江南税银之事固然他要担当牵连的责任,但是身居高位如吴相爷,弃车保帅把自己摘出来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秦风和李明远在江南的目标本来就不是吴庸而是山河会,吴庸大可不必如此草木皆兵。

    其次,皇后的巫蛊之祸尚无定论,李明遥却是知道其中内情的巫蛊之祸这事儿分明是皇上自己一手安排的说不好是秦风在中间出了主意,还是分明就是皇上挂名而秦风安排,总之,这事情本来就不是个事情,只不过让这件事看清来很严重,从而去逼出那个一直都没有露出马脚的背后主谋罢了。这一点从皇上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一二各打五十大板,不准申辩,不去审问,干脆关起来了事儿这与其说是责罚,倒不如说是一种保护,让他们彻彻底底地远离蛮族与前朝余孽造出来的泼天是非。

    退一万步讲,吴庸真要动手的话,为何不将这个小太监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只是挖了他的舌头废了他的手让他做个空有一张脸的废人他的脸有什么特殊的作用么唤起怜悯之心

    二世子并没有从小太监的脸上看出什么特别的倾城倾国,别说那这张脸去比迷倒半个京伶秦九爷,甚至于连常年见了他就横眉立眼的宋国公世子萧禹都比不过。

    如此说来,这张脸的功用,就只剩下辨识了有人会一看见这张脸,就联想到一些有疑点却模糊的记忆,而这些记忆会指向一个模糊的判断,如果此时有人在这个模糊的判断上加以引导,恐怕就能得出一个看似捕风捉影却实际非常令人震惊的结论。

    而张阁老现在就在做这样一件事。

    可是这个结论,真的是事实吗

    、第8章

    李明遥不动声色地看了看张蔚恭。他的引导究竟是出于揭示真相精忠报国还是想利用自己的这些疑神疑鬼来陷他人于不义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张蔚恭都是有理由也都是符合的,因此他的目的更让人无可琢磨。

    李明遥想了想,觉得有趣恐怕连皇上也以为,吴庸这些日子老实巴交的蛰伏是明白他的一片苦心安排,谁知这狼子野心胆大包天的东西如此不走寻常路,专闯这作死的地狱之门。

    这件事情的疑点太多了,可是鉴于张阁老在此事中究竟是什么意图还未可知,很多疑点二世子都是不能直白的问出口的,只有一样儿,很符合二世子长久以来表现在外的直眉楞眼。

    张阁老对肃亲王府一向秉持视而不见的态度,这次居然特意跑来提醒李明遥安慰,二世子总觉得这有点儿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意思,而张阁老给的答案很有道理很简单也很富有亲情他是不想让李明远难做。

    二世子勉强接受了这个答案,装傻充楞感激涕零地谢过,又向张阁老虚心求教,他该怎么做。

    张蔚恭这时候给出的建议实在算得上中肯,他劝李明遥明哲保身吴庸行动之前必会试探各方反应,李明遥如今虽然在京中是个败家纨绔,但到底代表着肃亲王府,吴庸必然不会错过他这一方,因此装聋作哑的糊弄过去,不表态支持也不明着反对,让吴庸以为他李明遥并不是个障碍,如此方为上策。

    这简直说到了二世子心坎儿里。

    让二世子拍着惊堂木说书或者粉墨登场地去票戏,他恐怕是个外行,若让李明遥装病,这简直是手到擒来的绝技,不说别的,跟着肃亲王李熹这些年,好的也许也学了不少,但是这偷懒耍滑的技巧简直是耳濡目染外加与生俱来。

    因此二世子当机立断,回府放飞了给萧禹的鸽子,一伸腿儿就装起了病,装的浑然忘我。

    少有人知,李明遥早已与宋国公府通气,由宋国公安排御林军的部署以便压制京城驻军的动作,再由萧禹飞鸽传书至江陵,赶紧把秦风和李明远催回来,如果吴庸真的胆大包天到策划这种事情的地步,就给吴庸来个内外夹击的包饺子。

    御林军虽说得力但到底人少,如果京城驻军叛乱发狠,御林军也难以抵挡。

    萧禹和李明遥从来没有那么希望江陵驻军能够一日千里。

    前几天的时候,李明遥不是没想过自己的猜测可能多余了,可是时至此时,李明遥才觉得,这乱七八糟的开局,仿佛早就是注定了的,根本没容下他那点谨小慎微的侥幸。

    李明遥和萧禹无畏却不无知地往这里一站,已经平白惹得吴庸有几分不舒服了。这种不舒服很好理解,本就类似于“你我说好互不相干,此时倒出来做拦路虎。”

    可是二世子分明不准备理解他。

    腰间一把长剑抽出,心中提着一口气,一点也不敢松,横眉冷道“吴相,裴将军,刺客不过区区几人,御林军顷刻之下便可平乱,而您二位此时坚持要皇上未完成祭天之礼就迅速离开,敢问你们是要皇上离到哪儿去”

    吴庸像是想到了人数两倍之重于御林军的京城驻军,顿时心里多了不止一分的底气,又想到被囚多日生死不知的皇后,一时激愤,一时连早就不敢说的实话都吐露了出来“陛下残杀手足,鸟尽弓藏,猜忌功臣;如今更因未有明察之视以致引来外乱内忧;皇后忠心耿耿,却因莫须有之罪被陛下囚禁宫廷昏庸至此,还如何让天下臣民顺服”

    “如何让天下臣民顺服”李煦一笑,原本不动声色的面部表情随着这一点微不足道却震慑天地的笑,陡然出现了如山川变色般的更替。

    李煦讥讽地扯了扯嘴角“吴庸,当年京中世家林立,四大世家之中独你吴家一无权臣二无战功,世家地位岌岌可危,先帝做主为朕选妃时,甚至一度将你吴家的女儿排除在外。是朕说服太后,坚持纳了你吴家的女儿为妃,一手提携你,放任你官居高位,你知道为什么吗”

    吴庸闻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当年吴家在京中世家之中隐隐有没落之势,全因吴庸叔伯一辈儿不太中用,屡试不第者有,烂泥扶不上墙者亦有,偌大一个宅邸放眼望去全是败家子儿,歪瓜裂枣得令人堪忧,家业眼看就要败在这几个不成器的后辈手中。

    吴庸接手的吴家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若非当年意料之外地攀上皇子李煦的姻亲,吴家如今恐怕最多算一只百足之虫,养着一群不求上进只会张嘴的倒霉亲戚,何来如今权倾朝野的枝繁叶茂。

    细究起来,李煦对吴府堪称有再造之恩。

    皇权与世家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皇权离不开各大世家的扶持,而各大世家仰仗的从来都是皇恩,一旦在某方面出了差错,惹来的就是灭顶之灾。

    然而无论这恩与怨,都是此一时彼一时的。

    吴庸早年坚决不肯与家中的一众败家子儿同流合污,是吴家小辈儿中最上劲的一个,一向自我感觉良好,非常有一种“我与你们那些妖艳的贱货不一样”的读书人清流之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吴庸虽然没秀的独行特立,但到底与吴家当年那股死气沉沉的氛围格格不入,哪怕后来入朝为官,都还动不动地被那群不成器的叔伯拿辈分儿说事儿,哪怕他在外面已经炙手可热,一回到吴府,他就还是那个吃吴家喝吴家仰仗吴家的孙子。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当年的吴家大小姐,如今的吴皇后嫁给李煦为正室后,才稍微好一点。

    李煦当年就是夺嫡的热门人选,自身实力不俗,母亲贵为中宫皇后,娘家也深得先帝信任。

    吴家人隐隐从中看出了日后兴旺的端倪,巴结吴庸都来不及,终于没人再敢给他脸色。

    这桩联姻是他吴庸的一个转折点。

    他一直以为当年是李煦看中了自己的才华,又看中了吴皇后出身大家端庄贤淑,才肯与吴家互相扶持。后来官居高位多年,早就将当年结亲时那隐隐约约的侥幸因素当成了天边儿一朵浮云,忘了个干净,如今在这乌七八糟的情境中被李煦陡然提起,几十年前那谨小慎微地支持一个行将就木、气息奄奄的家族时,那劳心费力的压抑与屈辱,突然又记忆如新地涌上了吴庸的心头,几乎将他压得喘不过气。

    可他不甘心在这种场合之下失了气势,冷哼了一声“皇上得登大宝,吴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您自然是看上我家的用处,怎么如今才终于想起了过河拆桥”

    然而李煦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一般,轻蔑一笑,那一笑端的让吴庸觉得刺眼。

    “功劳”李煦哼笑一声,“朕当初和太后说,四大世家中,独吴家如枯木朽株,因此众皇子夺位寻求盟友时,皆称其蠢若木鸡,不愿与之为伍,只有朕认为,蠢材未必不得用因为它蠢,所以它更可控。”

    李煦说着,神情自若地抬头向吴庸望来,帝王之威如九天之上的龙气一般冲开云霄“时至今日,到底证明了朕是对的昔日朕拿你当一把听话的刀,用过了也算好好养护过。只可惜,蠢物就是蠢物,谁捡到了都想比划比划,可怜你吴家,替谁做了凶器都不知道。”

    吴庸闻言,心里一沉,右眼皮“腾腾”直跳,直觉听懂了什么,却一时心乱的什么都抓不住。

    他身边的裴庆是个行伍出身的粗人,本就是个莽撞脾气此时更加沉不住气,像是根本听不懂李煦和吴庸话语中的弯弯绕“皇上非常时期非常手段,臣得罪了”

    话音未落,他猛然起身,反手抽出腰间长刀,一个冲撞就向李煦冲去。

    李煦身边的李明遥反应迅速,翻手一个剑花挽得如奔走的游龙,刀光剑影之中夹杂的风声尖锐如鹤唳。

    二世子身手了得,一脚横扫,重重踹在裴庆荷甲的胸上,铿然一声,踹得裴庆后退了十余步才勉强站稳,忍了一忍,一口血被他强咽了回去。

    李明遥的突然发难让裴庆大受打击,睚眦欲裂,满面通红地瞪了李明遥一眼“二世子当年王爷率军出征却险些丢了性命此后二十年遭此昏君猜疑如今他挨了蛮子那喂不饱的白眼狼的暗算才又把王爷抬了出来就是这么一个昏君,二世子你糊涂了还要护他”

    李明遥近距离被他吼得直掏耳朵,心说这到底是他父王操练出来的老家伙,一把年纪了还这么皮糙肉厚中气之足,刚才那一脚踹轻了,早知道多用点儿劲儿。

    任谁也想不到二世子这满腹诽谤,毕竟他从表面上看去还是非常正经的,虽然说话的语气又带出了平时那烂泥扶不上墙的吊儿郎当“乱臣贼子小爷凭什么听你胡扯你目无尊上是我父王没教好小爷今天替他教教你你今天反的是我李家的江山你今天刺的皇上是小爷的伯父我脑子不蠢不会跟你穿一条裤子”

    “没血性的东西”裴庆啐出一口血低骂道,“王爷一世英雄,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个吃里扒外的废物”

    李明遥一笑,一双杏眼烨烨生辉,带出一种痞气与傲气“血性敢问裴将军,你口口声声奉我父王为帅,事事声称为我父王不平,却扶持着吴家造李家的反如此忠肝义胆,不仅我李明遥不敢苟同,倒更想替我父王问一句,你裴庆处心积虑挑拨他与皇上关系,究竟是何居心”

    此言一出,在场诸人闻言神色各异。

    吴庸的表情之复杂已经难以用言语形容,不知是惊觉稀里糊涂为他人做嫁衣,还是混沌愚昧的被人当了枪使。

    张蔚恭脸色变了变,丝毫没料到这看起来混吃混喝儿的李明遥竟然能敏锐到这个地步,隐隐有一种失控的预感,仿佛自己之前某些举动更像是画蛇添足。

    裴庆闻言心头一沉,不好的预感升腾而起,终于悟透了“多说多错”的本质,眼神露出凶光,直直一刀砍了过来,他身后几个武将早就与他通气,从这一刀里看出了分明的杀意,纷纷亮出兵器拼杀起来。

    兵器冲撞的频率越来越快,攻势凌厉地让人眼花缭乱,几个武将都是五大三粗的粗人,李明遥那少爷一样的小身板儿在一众莽汉间显得尤为纤细婀娜,几个人身材高大动作却不含糊,不算最快却刀刀如雷霆,轰然同时砍下,被李明遥出手如电地悉数挡住,那一撑之力也压得二世子想翻白眼儿。

    萧禹原本冷眼在一边护着李煦,眼见李明遥被几个行伍出身的大汉砍得双拳难敌四手,正在犹豫要不要帮忙,却听李明遥一边儿抵挡一边儿破口大骂“萧时文杂耍好看吗守望相助的道理被你吃到狗肚子里了他妈的再不来帮小爷下一个砍得就是你”

    萧禹“”

    宋国公世子突然觉得李二世子应该还能多撑一会儿。

    、第8章

    就在此时,外面的喊打喊杀之声骤然剧烈了无数分,无数箭矢破空之声同时响起,如雨的流矢穿过祈年殿雕花的窗棂破窗而入,殿内战成一团的众人被这变故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抱头躲闪。

    萧禹纵身一扑,将皇帝护在箭矢破窗而入时无法顾及的窗下死角儿,脸色一沉,心道不好,探头就要去看祈年殿外的情形,脑袋还没伸出去,心下一惊,骤然闪躲之间出手如电的折断了迎面而来的箭羽一根,心突然之间狂跳起来。

    等到勉强安定了心神再去看时这才发现,他爹宋国公萧岿带领的御林军且战且退,身上多少有负伤的痕迹然而萧岿这还算好的,外面的弓箭手已经包围了祈年殿,很多御林军措手不及,身上已经挂了箭上。

    御林军整体抵挡这攻击的力度已经非常勉强,眼看就要退进祈年殿中了。

    怎么会来的这么快

    弓箭手在包围圈外,面前已经燃起篝火,下一步就是火攻,流矢与火种叠加,杀不了人也会引燃门窗,大火会吞噬殿中所有的人。

    萧禹暗暗吃惊,前所未有地感觉到如此深重的危急乱臣贼子在此,隐匿于人后的黑手在此,而他们如果稍有闪失,就将死在这乱七八糟的困境里。

    萧禹这才后知后觉的焦虑起来,秦风从江陵动身之前他已经收到消息,算算时辰已经该过了通州,怎么来的如此之慢

    殿外的情景不止萧禹一人得见,裴庆回头看了一眼,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末将早就派兵封锁南郊,尔等今日,插翅难飞”

    然而还没等他高兴完,外面的喊杀之声却比方才还要惊天,不仅杀声震天,几口大炮发射的轰然之声像是暴雨之时天边沉闷的惊雷,几炮轰开了方才在外面做包围之势的箭矢之阵。

    炮弹轰炸的势头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遭受的攻击,一炮不知是打的太高还是失去了准头,“轰隆”一身落在了祈年殿的鎏金飞檐上,一时之间地动山摇,震得整个祈年殿都晃了三晃。

    所有人站立不稳,东倒西歪,被晃得纷纷扑在了地上,待到那爆炸的动静彻底消失,才纷纷从尘土飞扬中立起身来。

    萧禹被这一炮炸了个灰头土脸,分外不雅观撅着屁股从地上爬起来,一边吐着嘴里的土渣一边暗骂这是哪个疯子搞出来的动静,他究竟是要救驾还是要谋逆

    李明遥很快也从渣土堆里爬出来,身手敏捷地蹿到墙下,把哆嗦着的高公公和同样有几分狼狈的皇帝李煦从窗边扒拉出来,回头大骂“萧时文,你爹搞得这是什么破烂东西他知不知道这东西没轻没重是会出人命的”

    萧禹被骂的窝火,刚要回敬,却听早就从地上站起身的裴庆一声大喝“不可能京中没有红衣大炮仅有的几门已经被肃亲王拉去西北这是哪来的”

    这一句话终于把萧禹从骂娘的暴虐之中喊出了几分扭曲的欢喜有人带着红衣大炮到了这人不是裴庆那被洗了脑的京城驻军。

    如今晋朝朝局紧张,所有驻军都在原地待命随时准备奔赴西北,没有哪个胆子大的敢不得传召擅自进京那跟谋反没有区别。

    而此时唯一会来的,只能是秦风

    这孙子终于舍得来了啊,萧禹一边儿暗骂一边欣慰,觉得自己离疯癫也不太远了。

    然而还没等宋国公世子从这扭曲的快意中站稳,殿外轰炸之声又起,这一次比方才那没准头的炮仗打发还要加一个“更”字,成了更没准头,“轰轰”十数声大炮轰进来,硬是把祈年殿的雕梁画栋砸成了残垣断壁,这才终于没了动静。

    然而静默的时间不到一盏茶,外面的齐步进军之声与喊杀之声骤然喧嚣尘上,轰轰烈烈的碾过了外面裴庆的叛军。

    轰隆隆涌进来的大批兵勇顷刻之间占了上风,无论是刺客、京城驻军,都被火速拿下。

    萧禹李明遥眼神一对,一个两剑挑飞了裴庆手中兵刃,锁喉擒拿一气呵成,一脚将裴庆踹到了李煦面前跪着;另一个眼疾手快,手如鹰爪地钳住了见大势已去趁乱想遛的吴庸,一提一踹,把他从站立硬生生掰成了跪姿。

    几个扮成御林军的影卫终于从缠斗之中脱身,纷纷抓到了刚才妄图图谋不轨的几个副将,按照萧禹要求捆成一捆儿,连同裴庆、吴庸一起,穿成一串儿绑在了萧禹面前,乍一看,脑袋挨着脑袋跟一串儿黑漆寥光的佛珠一样庄严。

    萧禹心里乱七八糟地担着心,一时不知他爹宋国公伤势是否严重,更不知外面到底是不是秦风回来了,见李明遥留在殿中仍然护着李煦,提步就想往被炸得七零八落的祈年殿外走。

    谁知刚走两步,迎面撞上了三人。

    中间一个年岁大的被两边两个年轻人架着,萧禹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他爹宋国公萧岿,登时一个健步就蹿上前去,这才发现宋国公身上多是皮外伤与炮火的烟熏成的一条条黑污,并不伤筋动骨,这才松了一口气,抬头去看那两边架着宋国公的年轻人。

    两人皆是一身铠甲,左边一个甲胄在身仍然矜贵傲然,头盔被他拿在手上一甩一甩地玩儿,桃花眼中笑意仿佛他不是刚刚平定了一场滔天之祸,而是只看了一场插科打诨的丑戏;右边一个一身正气英勇不凡,一双丹凤眼中隐隐有怒色,眉头微皱,他身上铠甲铮亮的甲片上隐隐有血液干涸的血光,一身甲胄给了他一种独特的英气,乍然一看,像个顶天立地的豪杰将军。

    两人正是秦风和李明远。

    萧禹提着的那一口气终于松了下来,刚才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叛乱终于在他心里稀里糊涂地勾勒出一点儿后怕的余韵。

    宋国公世子从来没觉得能活着见到秦风是一件这么值得庆幸的事,这么一想,险些流下泪来。

    然而没等萧世子感慨万千地扶着老爹上去拍拍好兄弟秦风的肩膀,就见秦风这倒霉玩意儿看都没看他眼中汹涌而出的重逢之情,反而含笑退后几步,对着祈年殿外左看右看,看罢还非常不满意的“啧”了一声。

    没等萧禹追问怎么了,秦风已经不打自招。

    “我早就说了,这红衣大炮什么都好,就是准头差点儿,容易把城门啊宫墙啊都砸坏了。”他颇为嫌弃地看了那坍塌的墙面两眼,“您可瞧瞧,到底砸坏了,修起来的话,户部那催命的财迷又要哭穷了。”

    萧禹“”

    一边儿的李明远冷着一张脸,毫不留情地揭穿他。

    “你下令放炮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李明远冷眼道,“你说这才几两银子,砸坏了再修,皇上绝对不差这点儿钱,难道本世子记错了吗”

    萧禹“”

    感情差点儿把所有人都轰死的红衣大炮真就是这缺德玩意儿下令放的,宋国公世子若不是还扶着他家老爹,真想一口鲜血悉数喷到秦风脸上。

    秦风自然不会等着萧禹喷他一脸血,眼看萧禹脸色不对,直接越过了“谁下令炮轰天坛”这么落人话柄的问题,先下手为强地拍了拍萧禹的肩膀,真诚道“时文,辛苦了。”

    萧禹“”

    明明一句挺感人的话,从秦风嘴里说出来偏偏就不正经到像一句讥讽,萧禹就不信这人嘴里能吐出象牙。

    “真是难为你了啊。”萧禹一手扶着老爹,一手嫌弃地打掉秦风那摸小狗一样的爪子,面色有几分出离愤怒,“明明能早两个时辰进京的事情,不拖到最后一刻就凸显不出你英明神武,秦晚之你这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狗毛病能不能改改”

    可见萧禹真的是急眼了,若不是李明远躲得快,这会儿已经被萧世子的唾沫星子喷了满脸。

    要是平时,李明远能毫不犹豫的喷回去,然而此时,面上却有几分被揭穿的尴尬,不动声色地往秦风身后躲了一躲。

    话说几日前,他们再将另清缴山河会余孽时,收到萧禹的飞鸽传书,立即整顿了江陵驻军出发回京勤王,昼夜兼程,总算在冬至这日凌晨赶回,却没有直奔南郊,反而在路上耽搁了一会儿,才从京西绕到天坛。

    救人如救火,李明远还未入京就能察觉到形势不对,唯恐晚了时辰再去就成了前功尽弃,心里焦急一心想往南郊赶,却全然催不动秦风这大局在握一般不紧不慢的脾气,由着他在京西折腾了一通,才匆忙往南郊天坛。

    幸好赶上了,世子爷这才算微微松了一口气。

    秦风则与李明远全然不同,完全没有救驾不及时的负罪感不说,反而气定神闲笑道“确实被一点儿要紧事耽搁了。”

    萧禹“”

    李明远“”

    也不知道在秦风眼里,究竟有什么事情比救驾还重要。

    没等萧禹和李明远双双吐血,正要怒发冲冠,却实在找不出词来形容内心的坑爹之感,只能僵硬地杵在原地,化成一双金丝楠木一般高大英武但没有什么卵用的棒槌。

    这种憋屈而尴尬的气氛终于被宋国公一手结束了。

    宋国公萧岿勉力抵挡了京城驻军许久,原本有些力竭,刺此时被儿子扶着,就像吃了灵丹妙药,方才那不适之感此刻消逝了很多,终于开口在一众既不是好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小辈儿中问出了第一句人话“皇上呢”

    李明远闻言,斜了秦风一眼,满目都是“看看这才叫忠臣”的控诉。

    秦风视若无睹。

    作为唯一一个方才守在皇帝身边的,萧禹不得不接过了话头皇上还在殿中。“

    宋国公萧岿点了点头,不知是真的心系皇帝安危,还是终于忍受不了秦风的信口胡诌,一刻也不肯在此停留,开口道“带路。”

    祈年殿被秦风几炮轰塌了一角儿,但正面看去还算威严,到底是屹立百年的建筑,修修补补就能再不朽个几朝的年岁。

    李煦站在祈年殿正中,背后是刚才那窝藏了刺客的二十八根金丝楠木,身前站着顶天立地的二世子李明遥和已经恢复了坦然之态的张阁老,身边儿扶着他的事被吓白了脸却犹自假装淡定的高才。

    被抓住的乱党被御林军架着刀按在地上跪着,秦风一行从殿外进来时,触目所及全是撅着的屁股和后脑勺,殿中尘埃未定,美感全无。

    萧岿为首,四人往御前一跪“皇上,臣等救驾来迟,罪该万死。”

    这“罪该万死”只是个说辞,若是真正的忠臣都罪该万死了,晋朝上下还能喘气儿的恐怕都是以乳为目的刑天脑袋全都砍光了。

    真正该死的是这群胆大包天的乱臣贼子。

    李煦一挥手叫四人起来,李明遥和张蔚恭这才看清来人中除了萧岿,还有本该身在江陵的秦风和李明远。

    二世子李明遥见到他哥和秦风回来,一直提着的那一口气才算彻底松了下来,终于找到了主心骨儿,若不是场合儿不对,此时肯定已经冲过去抱着他哥哭天抹泪儿了。

    然而张蔚恭看到这两人的瞬间,眼神微微一顿,不着痕迹地偏开了。

    跪着的吴庸用余光哆哆嗦嗦地扫了一眼,只扫到两个身穿甲胄的将军,心里“嗡”地一声。

    、第83章

    京中除了御林军外,正规的军队只有裴庆手下的京城驻军一支,而裴庆与他串通一气,只有不出变数,囚禁皇帝就是板上钉钉的胜局然而变数永远这么突然,吴庸不知道来者是谁,然而此刻突然有武将进京,必然是视线就安排好的,不然以晋朝这边境危急的战时,谁家驻军敢来的这么快,无论打了什么名号,都是居心叵测。

    可是吴庸做梦也想象不到,这来人带来的军队,竟然是来自他想象中“自己地盘儿”的江陵。

    可无论什么想到了也无论什么没想到,吴家都注定大势已去了。

    他密谋造反的心情原本就并不坚决。若不是皇后牵涉到巫蛊之祸这般说不清楚又万分凶险的事情中,给他一万个胆子他也不会义无反顾孤注一掷,,刚才那声色俱厉的模样是被人揭了老底之后的恼羞成怒,根本就是昙花一现,此时到了彻底的日暮穷途,吴庸已经失去了彻底的思索能力,全然颠三倒四地抢地大呼起“一时糊涂”的废话来。

    吴庸不仅脑子不够使,记性恐怕也不太好,此刻完全忘记了刚才自己与皇帝已经彻底的撕破脸,此时声泪俱下的痛陈自己一时糊涂受小人蒙蔽,不仅没让人觉得他可怜,反倒让他这张老脸更加的面目可憎了几分。

    李煦帝王之仪,所有危机解除,复又恢复了那种喜怒不形的威严,对吴庸痛哭流涕下的胡言乱语连轻蔑都懒得表示。

    目睹了全程又深知前因后果的李明遥见李煦无所反应,拿捏了一下自己这伯父的心思,一步向前忍无可忍地打断吴庸“够了吴相你这是开锣唱大戏想起哪出儿是哪出儿么今儿个想造反明儿个就想忠肝义胆你不觉得自己前言不搭后语吗刚才在御前叫嚣,辱骂圣上的人难道不是你自己吗现在倒有脸面陈说自己苦衷吴相你可真是脸大如”

    二世子话没说完,就被李明远一眼凌空看来,陡然意识到自己说话没溜儿,后面一个“腚”字被他哥一瞪,硬生生咽了回去。

    吴庸独角戏唱得正不知如何收场,陡然穿出一个李明遥跟他搭戏,顿时哭的更加起劲儿,疯狗一样直接照着李明遥就咬“皇上臣确实罪该万死,可李二世子事先早就知晓臣这猪油蒙心的糊涂,不仅不加阻止,反而放任臣铸此大错,不知是何居心。”

    这话说的太搞笑,连高才听了都毫不犹豫地露出无语之色。

    殿中诸人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吴庸的控诉仿佛在说“对啊我是贼,但是谁让我偷你的时候你没看见呢什么你看见了那你为什么在我偷之前不抓我”

    李明遥被这一口咬的眼冒金星,再不与他分辨,直接往李煦眼前一跪,怒道“皇上,吴庸这是含沙射影”

    李明远一脸牙疼,简直要被他那大无畏撞炮口的弟弟蠢哭了,此时却也不是抽打这白痴的时候,只好跟着一跪“皇上,我肃亲王府一向对陛下忠心耿耿,如此乱臣贼子乱安罪名,恕我肃亲王府上下概不能受望皇上明察”

    “胡说”方才沉默了半天裴庆突然挣扎起来,只不过一有异动,顷刻之间就被身后几个御林军死死压了回去,裴庆一身蛮力也扛不住人多,身体不能动,嘴却不肯停,“肃亲王分明早就对皇上不满,几次三番对臣诉说他说二十年前皇上就想杀他灭口,因此对皇上严防死守。前段时间,肃亲王世子被扣宫中,分明是肃亲王派人传消息给下官,下官得了他的授意才敢关闭就门的肃亲王府早有反心也许吴相确实是实施者可他必定是由李熹在背后挑拨”

    这一番话已经是超出众人意料之外的转折

    李明远闻言一怔,料不到李明遥几句废话竟然勾带出裴庆此时反咬一口,最要命的是他所言之事半真半假,根本无从分辩。

    李明远身穿甲胄的后背冷汗排山倒海而出,来不及思考一声断喝已经出口“姓裴的你休要含血喷人我肃亲王府何时与你串通一气过”

    吴庸方才本是走投无路之下口不择言,没想到信口胡说竟然说出了这般神转折,干脆蒙上眼继续胡诌,本着“拖一个下水是一个”的缺德原则,哭天抢地道“皇上若肃亲王府与裴将军素无勾结,何故方才从不手下留情的刺客遇到二世子就下不了手此事皇上也看见了,裴将军之言绝非空穴来风啊皇上”

    萧禹在一旁站着,已然惊呆到了不知道说什么的境地,若不是亲眼看见吴庸方才还精神矍铄的怒骂李煦是个昏君,他都要认为真的是肃亲王府与裴庆勾结过,陷吴家于不义了。

    宋国公萧岿显然和有萧禹一样的疑惑,如非亲眼所见,实在不敢相信有人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到这个地步,暗自庆幸幸亏自己从前多涉兵权少入朝堂,不用淌那有吴庸在的烂泥潭。

    吴庸死了亲爹一样的哭天抢地更加衬托得大殿一片寂然,众人不是不知道他胡说八道,可他胡说的如此有鼻子有眼有理有据,竟然让他们生出一种无法反驳之感,只能不约而同的挂着满脸愕然看吴庸卖力表演。

    在这一片不知该称为“愁云惨雾“还是”乌烟瘴气“的气氛之中,独有一人悠然一声笑,带着三分冷意三分轻蔑三分讥讽和一分的傲然。

    这一笑跟夜半鬼敲门的区别也不大不心虚的人听不出怕,而那心虚的,骤然听到此声,差点儿把魂儿吓了出来。

    吴庸哭的正欢,声嘶力竭之余还有戾气讲他那“小孩没娘说来话长”,直从李煦吃奶的年纪说到了如今,越说越觉得自己有从龙之功,如今也真的是冤枉,猛然听到这么一声讽刺的笑意,整个人都愣住了。

    吴庸愣过之后就是被人打断的暴怒,居然还当自己是那个一呼百应门生姻亲无数的当朝宰相,扭过头来就是一声质问“你是何人”

    背后的人却面若芙蓉柳如眉,到底让吴庸呆了一呆,呆过之后怒意更甚这人笑的如此自如轻佻,一看就不想像什么正经人

    吴庸到底慧眼识珠,他的判断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没错。

    秦风是红遍四九伶,按理说,吴相纵然年事已高混不动风月场,也该对这人混个脸熟,然而没料到吴庸一把年纪真的十分洁身自好,愣是连秦九爷都不认得。

    秦风拎着那铠甲的头盔,桃花眼微微一眯,恰如一弯新月,眉不妖娆自清雅,眼若桃花自风流,居高临下地看了吴庸一眼,笑道“不才秦风,是个伶人。”

    吴庸“”

    可怜一把年纪的吴老头以为自己耳朵真的出了问题,听到秦风如此回答,满脸的不可置信。

    皇帝身边此时站了陆陆续续从断壁残垣中爬出来的文武百官,惊闻吴相造反,都竖起耳朵来战战兢兢地跟着看热闹,正看到高、潮迭起之处,骤然听到这一句,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纷纷巴头探脑儿地去瞧那身着甲胄的殿中之人,当下就惊掉了无数颗眼珠子。

    蠢的还在琢磨秦风一个下九流的伶人如何会出现在这么一场荒唐的闹剧中,而那聪明的已然把与秦风那点儿有关的传言从头到尾缕了个遍,从中得出了一个非常惊悚的事实怪不得秦九爷在京中蹿红如此之快又看不透捧客是谁他得捧客是皇上他是皇上的人

    然而这些聪明人也没有功夫来庆幸自己的聪明了,他们从没想到皇上的手能伸到这样细枝末节的程度,纷纷惊出了一脖颈子的冷汗,不约而同地想,今天是个伶人,明天的又会是个什么

    心怀鬼胎的人最容易草木皆兵,如此一想,觉得连昨天陪房的小妾都有问题,吓得动都不敢动了。

    裴庆闻言,脸色差的仿佛遭遇了杀父夺妻一般的侮辱。

    秦风才不管自己惊吓到了多少人脆弱的小心灵,从容一笑,对着皇上一拱手“皇上,在下有几句话想问吴大人。”

    不明所以的百官已经看不懂这事态发展了,纷纷擦汗托着下巴,生怕自己太惊讶,把自己的下巴也掉在地上。

    吴庸冷哼一声,甚是不屑,心说哪来的戏子也想插手朝堂然而没等到他不屑完,就见李煦一挥手,准道“问”

    吴庸“”

    文武百官觉得自己掉在地上的眼珠子恐怕捡不回来了。

    秦风微微一笑,风流优雅自从容,扭头对着吴庸道“吴大人自称受小人蛊惑为奸人所害,在下倒是听出您意有所指,就是不知是否有幸,能得您解惑可有人证物证为您证明”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