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 首页 都市言情 玄幻仙侠 曲中求,GL百合 GL百合 BL同人 网游竞技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六零娇宠纪 第24节

作者:麻逗 字数:7982 更新:2021-12-26 06:08:15

    黑夜中,顾保田有些不确定地朝老婆子问道,如果是真的,她还瞒的挺好啊,几十年了,一点口风都没透出来。

    不过顾保田也不生气,左右都是妻子的嫁妆,将来也是留给顾家的子孙的,他有啥好气的。

    “不然呢!”苗翠花忙了一天,都快睡着了被老头子给惊醒,说话自然没好气。

    当初她可是跟他说了安安是小仙女的事儿,可惜他不信,现在再想知道,别说门了,她把窗户都给他堵上。

    第36章 三年后

    现在已经是1962年三月了,顾安安已经来到这个时代四年多了,去年这个时候,华国政府终于松口向外国政府进口五百多万吨救济粮,极大缓解了国内的灾情。

    现在,曾经笼罩着的饥荒的阴影,开始逐渐在这片土地上消散,肿病、干瘦、以及使用观音土造成的肠道堵塞造成的死亡,开始逐渐减少,可这并不代表这场饥荒造成的后续影响,就此消失了。

    1959年到1961年,这三年里,城里人吃不饱,乡下人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在粮食因为旱灾减产的情况下,为了供给城镇居民,在农村也困难的情况下,还逐年提高粮食征收的数量。农村人不够吃,啃树皮,挖树根,想尽一切办法填饱肚子,当初青秀葱茏的小丘和高山,渐渐光秃,当初山野间随处可见的小动物,也彻底失去了踪影,不知是往更深的山里去了,还是被人彻底的打光了,看不到结局,也有那些脆弱的直接一根草绳把自己吊死的。

    顾建业依旧在运输队,从59年下半年起,他每个月领的都不是粮票,而是代食品票。

    所谓的代食品,就是指农作物的秸秆、根、叶及壳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的叶、秆、皮;还有就是城里主要培育的小球藻、红萍等浮游,这些合成的代食品味道一般,但是能够填饱肚子,灾荒年代,也没人会挑这些,不饿死就行了。还有一种精细代粮食,如“人造肉精”、“人造肉”,这个和普通的代食品不同,营养价值更高,制作要求也更精细,因此数量极少,顾建业每个月都不一定能分到那些。

    这个情况,直到61年初才缓解,国内进口的那批救济粮,第一时间就被送往了各个城镇,当月,所有的工人终于在时隔多年以后,再次领到了当年的新米,雪白的小麦面,顾建业也不例外。

    他们这儿的农村,并不是旱灾最严重的地方,因此这一次的救济粮,根本就没有送到这,但是幸好,因为有了充足的救济粮,上头要求农村上交的粮食少了很多,总算是让农民喘了口气。

    小丰村沾了最早留下来的那批粮食的光,这几年里,饿死的人很少,对面的三石村就不行了,饿死了三十多口人,唐强早就下台了,当初的副大队长取代了他的位置,不过那也没什么用,吃都吃不饱,谁有心情搞政治,都想着省些力气,让自己的肚子不饿的那么快。

    顾家是最早开始屯粮的,这些年月里一点都没饿着,只是为了让自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那么凸出,除了孩子,尽量有意识的减少着每餐的饭量,保证一个吃不饱,又饿不死的状态,家里的大人都瘦了一大圈,就是孩子,也不敢让多吃,定时定量,外头人见了,也只会以为这一家人把饭都给孩子吃了,倒也不会太怀疑。

    现在旱灾的阴影一过去,顾保田的补贴恢复正常供应,顾建业的粮食也开始正常发放,苗翠花每天三顿的帮家里人补充营养,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这几年少掉的肉,全给补起来。

    顾家人知道这旱灾过去了,可是其他人不知道啊,总是抱着忧虑的心思,即便有粮了,也舍不得敞开吃,生怕这旱灾再来那么一次,没了这粮食,一家人都会饿死,每天拿米拿面下锅的时候,恨不得拿尺子量,尽可能的加糠麸,加水加树叶树根,就怕一下子吃多了。

    这样的影响,估计还得持续一段时间,大家才会渐渐缓过来。

    “奶,我爸让我送豆饼过来。”

    顾丽在院子外高喊一声,她现在也是个快八岁的姑娘了,经历了那三年艰难的岁月,她稳重了很多,不再像之前那样跳脱。

    此时她手里端着一个竹筐,里头放着五六张豆饼。

    所谓豆饼,就是豆子榨油以后剩下的豆渣做的饼子,晒得很干,有一股豆子的香味,吃口粗糙,早年都是喂牲畜的,只是在在灾年里成了人的粮食,直到现在都没转过态度来。

    顾建党前天被苗铁牛派去送队上的黄豆去榨油,估计就是那时候分给他的。

    “丽丽姐。”

    顾安安正在仔细观察鸡笼里的母鸡,当然,这是外人看来,实际上在干什么,只有顾安安自己清楚。

    她看到顾丽来了,移开一直观察着母鸡的眼神,友好的打了个招呼。

    这个母鸡还是饥荒稍稍缓解后才养的,之前饥荒的年月,家里养的鸡都被宰了吃了,废话,这人都没粮食吃了,那哪来的粮食喂鸡啊,这不是引人怀疑吗。

    不仅顾家,这十里八乡就看不到牲畜的影子,队上的几头大肥猪,也早在前年就杀了,不过今年开年又抱来了六头猪崽,估计是准备再养起来了。

    顾丽撇了撇嘴,可是看着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和她打招呼,还是硬不下心来,应了一声算是回应。

    “这几张饼你拿回去,一共五张,你们每人一张知道不。”苗翠花对另外两个儿子也不可能真的狠心,都是身上掉下来的肉,只是做不到对老三一家那样掏心掏肺。这些年里,也多亏了老太太在后头把关,这两家才好好撑到了现在,不然依王梅和田芳那性子,家里的粮食,非都被搬到娘家去不可。

    不过苗翠花做事都是有个度的,绝对不越界,她接济的粮食,顶多保证他们不饿死,绝对不会多余,让那两个儿媳妇,生出什么歪心思。

    “谢谢奶。”

    看见自己递过去的篮筐里放了五张热腾腾刚出锅的饼子,顾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抹笑意,她就喜欢接这种来三叔家送东西的活,回去的时候绝对不会空手。

    她算是看明白了,自己那一对爹妈,一个冷漠自私,只顾自己,一个胆小懦弱,又重男轻女,她和两个姐姐,就是那后娘养的小白菜,就那最困难的几年,家里吃不饱的时候,这个身体的便宜娘还想克扣她们姐妹俩的口粮,送去姥姥家养几个表哥表弟。

    顾丽有时候都像剖开她妈的脑袋看看,里头的到底是脑子,还是浆糊。

    要不是有这个看上去刻薄的奶奶看着,恐怕她和大姐二姐都会被饿死,她虽然空有两世的记忆,可是却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身躯里,根本什么事都做不了,更别提和两个大人对抗了。

    这一点,顾丽还是感谢苗翠花的。

    当然,她心里也清楚,自家今天分了五张饼,这三叔家剩下的一定更多,看顾安安和两个堂哥,灾难一过去,立马就恢复白胖了,足以见得伙食有多好。

    同样是老两口的孙子,这差别太大,即便这顾丽感激老太太没让自己饿死,对于这老两口和三叔一家,还是喜欢不起来。

    不患寡而患不均,顾丽现在就是这样的想法。

    “行了,赶紧回去吧,这饼凉了你们孩子就不好咬了。”炊饼凉了,会变得很韧,牙口不好,嚼起来就会很费劲。

    顾丽点点头,她现在也不是当初那个十六岁什么都不懂的城里孩子了,等会回去,她先把其中三张饼子三姐妹分吃了,再把另外两张交出去,便宜娘爱贡献自己那张饼子给便宜爹,也随她去。

    这样的事顾丽已经做得很熟练了,两个姐姐也从之前的忐忑,到现在的坦然。

    反正便宜娘也不会打人,顶多一个劲的碎碎念,偶尔说到伤心处,再哭个几小时,她们都习惯了。

    顾丽走的时候,又往顾安安那看了一眼,穿着藏青色棉袄的女娃娃就缩在那一团厚实的棉袄中,只露出一张粉白的脸,被风吹的有些泛红,她扎着两个麻花辫,绑着两条鲜艳的红绳,衬的小脸更白了,两只馒头似的小手拖着腮,坐在小马扎上,依旧维持着她来时观察母鸡的动作。

    幸福的小呆瓜!

    顾丽眼底闪过一丝羡慕,在她没有穿越之前,她也什么都不需要做,每天任撒娇。

    她摇了摇头,既来之则安之,将来的事还说不准呢,等她哪天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这个今日看过去幸福的小堂妹,没准还要来巴结她呢。

    顾丽在心中给自己加油鼓劲。

    “奶,下蛋啦,双黄哒。”

    顾丽刚走没多久,顾安安就发出一声欢呼,伸手探到母鸡的屁股底下,摸出一个还热乎着的鸡蛋,母鸡也呆呆的,不张嘴啄她。

    “好,奶奶晚上就给你做双黄的荷包蛋。”

    苗翠花以及显然习惯了这一幕,反正她孙女说是双黄的,那绝对不可能是单黄的。

    顾安安咧了咧嘴,接着专注地观察另一只母鸡,争取让那只母鸡,也生出一个双黄蛋来。

    “苗婶子,咱们村里来知青了,你不去瞅瞅啊。”

    一个和苗翠花交好的大娘隔着篱笆喊了一声,面上带着看热闹的喜意。

    “知青,啥玩意儿?”苗翠花纳闷地问道。

    “知青不是玩意儿,是人。”那妇人回答道,“说是城里的知识分子,下来支援咱们农村建设来啦。”

    知青可都是初中或是初中以上学历的,这时候看来,那可是了不得的。

    “不去。”苗翠花嫌无趣,这知识分子下农村支援农村建设,能干啥,在他们下地的时候念诗唱歌,还是在他们收割的时候算数,那不是瞎捣蛋吗。

    “你不去瞧热闹,那我可就去了啊,我可是听说了,这队上的知青院还没建完,这些分到咱们村的知青,很有可能会分到那些房子大,有空闲屋子的人家,你——”

    那大娘打量了一下顾家的院子,又大又宽敞,不知会不会分知青进来。

    “他敢!”苗翠花差点把手里那颗自家宝贝乖乖造出来的双黄蛋给捏坏了,不行不行,她得过去看着点,别她大哥脑袋一昏,还真把那啥子的知识分子塞到她家里来了。

    苗翠花摘掉身上的围裙,把鸡蛋往灶房一放,洗干净手,抱起一旁还想造双黄蛋的孙女,锁上门就往大队部赶去。

    她哥要是真往她家塞人,她这次真的不留情了,一定把她藏私房钱的地方,告诉大嫂,一分钱都不带给他剩下的。

    此时的大队部已经挤满了来看热闹的村民,连那些在地里干活的,都放下手上的活过来了,这知青,大伙都还没见过呢,这不就是想看个稀奇吗。

    几个穿着整洁的衣服,长途跋涉看上去有些萎靡的青年,最大的二十出头,最小的看上去也就十六七岁,四男四女八个人,就站在大队部的正中央,边上,还放着一个个鼓囊囊的行李,这几个,正是传闻中,要来支援农村建设的优秀青年吗?

    第37章 知青(捉虫)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啊。”

    苗铁牛拿着扩音喇叭,在高台上喊了一声,下面的社员也很给面子,停下了议论指点的声音,安静听苗铁牛说话。

    “这八位是上头分到咱们村,来支援咱们村建设的知识青年,现在,让他们给咱们自我介绍一下。”苗铁牛说完,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几个知青,让他们开口讲两句。

    现在的知青可不是文革时候被迫下乡的那种,基本都是自愿报名,带着伟大的志向,投入到农村这篇广阔的土地上,相信自己能够帮助农民,带领农民走向幸福的热血青年。

    凭借着这一番志向,他们从城市,来到农村,一个个胸口上都别着一朵红纸裁的花,这是在县里的时候,县领导别到他们的领口的,一个个案首挺胸,看着底下乡亲们的视线,一扫旅途中的疲累,神采奕奕。

    “乡亲们好,我是来自都省的于爱国,我……”

    “乡亲们好,我是来自苏省的赵晶,我……”

    ……

    八个知青轮流介绍,最大的是来自都城的于爱国,初中文化,20岁,最小的是来自苏省的徐娟,16岁,中专文凭,读的是护理,按理她这文化水平,完全可以在分配的时候分到那些大医院里,做一个护士,可是知道了支援农村这个伟大的项目后,她还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报名了,她觉得作为新华国的伟大青年,就因为有这样牺牲自我的伟大觉悟,用她在大城市学到的知识,带领这愚昧落后的农村老百姓,走向康庄大道。

    乡亲们可不懂什么觉悟不觉悟的,刚刚吃饱饭呢,谁乐意想那个,听他们介绍完了,总算是按耐不住了,纷纷好奇地发问道。

    “上头说你们是来支援咱们的,那你们会犁地吗?”一个黑瘦的老人纳闷地问道,看着城里的小姑娘小伙子,一个个白白净净的,虽然这旱灾过去也就一年,即便这城里有了救济粮,也不会特别宽裕,这些孩子也没胖到哪里去,可是这白净整洁的模样,也不像是会下地干活的啊?

    “犁地?”八个知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都从来没做过。

    “那插秧会吗?”

    犁地需要力气,插秧就不那么需要的,有些个对这城里人抱有希望的村民试探地问道。

    还是沉默,这些农村人才会的东西,几个刚从学校出来的知青,哪里会知道呢。

    “那你们会啥啊?”乡亲们也纳闷了,说是来支援农村的,干啥啥不会,这不是请了八尊祖宗回来吗。

    “我们会念诗,会写文章,还会唱歌……”和徐娟一样是从苏城来的赵晶有些不服气了,他们好歹也是文化人,怎么就被这群土老帽看不起了,会犁地插秧很了不起么,一个个连字都不一定认得呢。

    “噗嗤。”在苗翠花边上的那个老大娘忍不住笑了,想到自己刚刚去顾家叫人的时候,苗翠花说的所谓的知青,就是在他们下地的时候念诗唱歌,在他们收割的时候算数,顿时就乐的不行。

    苗翠花翻了个白眼,她才不管这知青是来帮忙的还是来拖后腿的,总之不准住她家。

    这知青也就是看个稀罕,除了城里人、文化人的身份,和普通人一样,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连胳膊腿的也没比他们多上一条,现在一听,这地里的活还都不会,更加没兴趣了。

    赵晶和徐娟几个年纪小的,看着底下老乡们有些嫌弃的眼神,顿时就有些慌了,觉得这支援农村这事儿,似乎没有上头宣传的那么好,纷纷油生了退意,年纪最大的于爱国还好一些,比几个姑娘沉得住气。

    “我们虽然什么都不会,但是可以学。”于爱国觉得,这没有读过书的老农都能把田种好,他们这些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青年,也一定不会比他们来的差。

    “于知青这句话说的好,谁也不是生来就会种田的,到时候咱们也可以教啊。”苗铁牛打了个圆场,说实话,这村里人不知道知青,他还是有些了解的。

    这是第一批送到他们涟洋县的知青,但是在其他县,可早就有这个先例了,这些在城里养尊处优的读书人压根就不习惯地里繁重的劳务,当初头脑一昏来到这农村,几乎呆个十天半个月就吵着闹着要回去了,可惜,这来容易,去就难了。

    特别是多数的知青,来的时候都是觉得自己要干大事的,后来一看,发现自己要做的不外乎也就是那些普通老乡要做的,顿时就不乐意了,我一个文化人你让我扫牲畜棚,你让我下地割稻子,你凭什么。

    说实话,苗铁牛一点都不乐意自己村里来这么些个不服管的知青,干不了多少活,粮食却要照分,最要紧的,这些读过书的人爱写文章啊,一个管不好,就闹着给县里市里省里的报纸写文章,就是诋毁起人来,也不带脏字,这要是接到了一个刺头,这就有的烦了。

    可是这人分下来了,又送不走,只能咬牙认下了。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